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采写/万天南
编辑/陈纪英
恰逢三星堆现场考古进入尾声 , 人在北京 , 宅家半月的的方音 , 刚和三星堆 , 来了一场“云约会” , 无需门票 , 耗时80秒 。
“沉睡三千年 , 一醒惊世人” , 三星堆的迷妹迷弟遍布全球 。 尤其是最近 , 三星堆现场考古进入冲击阶段 , 连拆“幸运盲盒” , 陆续“上新”绝美金面具、青铜神树、象牙、大口尊 , 以及被网友戏称为“烧烤架的龟背形网格状器等重磅文物 。
方音也是三星堆铁粉之一 , 她买过三星堆摇滚盲盒 , 三星堆联名彩妆、金面具巧克力等周边产品 , 但疫情所限 , 还没有机会现场打卡三星堆 。
一场如同身临其境的“云端”之旅 , 弥补了方音的遗憾 。
别意外 , 方音当然不擅“穿越”之术 , 她的这次三星堆之旅 , 在线完成 , 但“沉浸感媲美现场” 。
只需扫描二维码 , 打开一个H5页面 , 就能进入1:1还原的三星堆复刻空间 , 开启《三星堆奇幻之旅》 , 走进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 , 游览三星堆数字博物馆 , 闲逛神秘的古蜀王国 , 近观三星堆祭祀坑等等 。
这是盛名之下的三星堆 , 首次亮相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 。 其实 , 除了三星堆之外 ,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文博界顶流 , 与高科技公司 , 在“元宇宙”里组成了“CP” 。
云“逛”三星堆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 三星堆刷新了中华文明单一起源的认知 , 其所在的长江流域 。 或许也是比肩黄河流域的文明发源地 。
尽管已经跻身全球考古界顶流 , 但不同于被公众耳熟能详的故宫、敦煌、长城、兵马俑 , 神秘的三星堆 , 因为缺乏文字记载 , 且有许多待解之谜 , 对于大众来说 , 是“熟悉的陌生人” 。
奇特的纵目人面像 , 眼珠柱状突出 , 两耳斜上外扩 , 与兵马俑的写实手法大行径庭;此外 , 金杖、黄金面罩、神树等文物 , 也有着独一无二的奇崛之处;以及世界最大最早的青铜人大立象 , 世界上最高、最早的青铜神树等等 。
这样的文化瑰宝 , 不能只藏在洞里、埋在土里、写在纸上、挂在墙上、陈列在博物馆里 , 走近大众 , 才是它应许之处 。
而物理世界的三星堆博物馆 , 单日最高接待流量 , 也不过2万人次 。 2021年 , 三星堆博物馆入馆人数 , 尽管同比增长380.7% , 创下历史新高 , 但总游客也不过146.8万人次 。
因此 , 更多人其实如方音一样 , 没机会去现场打卡——由央视新闻频道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阿里云等机构 , 共同推出的国内首个大型沉浸式云考古节目《三星堆奇幻之旅》 , 提供了“云逛”的机会 。
在《三星堆奇幻之旅》里 , 走进“三星堆考古发掘大棚” , 在3号祭祀坑里 , 造型可爱的跪姿铜人 , 与奥特曼撞脸;在5号祭祀坑里 , 金饰残片等小件器物交错在土里;8号坑里藏货最丰——金面罩铜头像、顶尊蛇身铜人像、铜巨型神兽、铜龙、铜立人像、铜戴象牙立人像、铜猪鼻龙形器等等 , 也是本次考古的重大收获 。
逛完了祭祀坑 , 沿着导航线路 , 还可以移步到古蜀王国 , 体验先民生活 。 居民区里 , 流水潺潺 , 草木正青 , 驼铃声声 , 布谷欢歌 , 桃花竹林 , 茅屋庭院 , 水牛的哞叫交织着公鸡的打鸣 , 宛如世外桃源;在繁忙的工坊里 , 锻造陶器的炉火烧得正旺;烟火缭绕的祭祀土台上 , 代表祭祀者的庄严祭司 , 正在虔诚的祈祷;等等 。
1:1还原的场景里 , 细节做得相当到位 , 穿越林间时树枝沙沙的晃动声 , 微风吹拂下草叶的随风摇曳 , 阳光下光影的明暗浓淡 , 身影随着人物的转向拐弯不断变化 , 等等 , 都提供了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消融了物理和虚拟的边界 。
其实 , 在数字化空间 , 高精度复刻文博文物场景 , 已非个例 。
推荐阅读
- 三星堆遗址起源何方?四维空间是什么?
- 三星堆疑似出现古埃及的痕迹,墓主真实身份是什么,背后还有什么更深的秘密?
- 三星堆本可进一步挖掘,为何中途却突然停止了?到底是什么原因?
- 50亿只旅鸽,短短百年便消失不见,是因为人类太好吃?
- 当心!新研究预估:银河系的敌对外星文明或入侵地球,还不止1个
- 别再说来自外星啦!三星堆“盲盒”开出大量“中国龙”
- 比“月球水”还要重要!嫦娥五号发现新物质:每吨202亿,或成太空竞争物
- 轻仓试盘,合理降低交易频率,在浮盈的保护下谨慎加仓!
- 发现疑似古埃及文明痕迹,三星堆墓主是何身份,隐藏着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