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碑》:元仁宗(1311—1320年在位,元朝第四位皇帝)所颁圣旨,全用白话,非常罕见 。立碑目的,是要求任何人不得向寺庙征税,也不能侵夺寺庙财产 。但当时的白话不易懂,比如“不拣甚么,他每的不拣是谁,休夺要者,休使气力者”,意思是“无论何物,任何人不可逼索,不可倚势欺之” 。
文章图片
北京法源寺《圣旨碑》(《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碑刻——皇皇史册》内页插图)
明代两御赐碑:分别是明正统七年(1442)所立的《重建崇福寺碑》和明崇祯十四年(1641)所立的《重修悯忠寺碑》,雕饰极精美,可惜磨损严重 。
《御制法源寺碑》:清雍正十二年(1734),对法源寺进行了修葺,特立碑纪念,雍正还御笔写了“存诚”匾额 。
《御书波若波罗蜜多心经碑》: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立《碑 。乾隆一生多次书写《心经》 。早在乾隆九年(1744),便在京城贤良寺(东城区煤渣胡同)刻了御笔《心经》塔碑 。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妙应寺白塔时,将御书《心经》放入塔刹(天宫)中 。法源寺的这块碑异常雄壮,对比三次写《心经》的不同字迹,可见青年乾隆、中年乾隆和老年乾隆的心态变化 。
除以上提到的,法源寺还有一些名碑 。
有趣的是,作家李敖曾写过一本小说,以法源寺为背景,书名便是《北京法源寺》,据说是他的代表作 。可在法源寺里,早就刻有“李敖”的名字——在一座明朝御马监太监们捐铸的铜钟上,“李敖”的名字赫然在列 。
你提我,我也提你,看谁斗得过谁 。当然,这不过是历史的巧合 。
本文选自《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碑刻——皇皇史册》,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
原文作者/蔡辉
推荐阅读
- 战争|德累斯顿:一座城市的战后重建 远比想象中更困难
- 元代第一相耶律楚材趣事 曾写对联保全一座古刹
- 曹操为何把关羽和甘糜两位嫂子关一座房子里?
- 希腊村庄为何会下沉 最终变为一座“鬼城”
- 古代哪位帝王陵墓陪葬妃嫔最多
- 隋朝科技 赵州桥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 故宫中唯一不住活人的一座宫殿 故宫秘闻
- 希特勒想建一座疯狂“帝都”?以建筑宣扬武功
- 一句流传千古的谎言 “半部《论语》治天下”
- 吕后陵竟是西汉皇后陵墓中最高大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