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文旅风向标 | 80个城市入选国家重点旅游城市规划,它们凭借什么脱颖而出?( 二 )



深圳世界之窗景区 (图源:深圳世界之窗官微)
三是协同性 。 近年来 ,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战略引领下 , 我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区域战略体系中不可或缺重要内容 , 且跨区域旅游合作趋势日渐形成 。 因此 , 《规划》在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中明确提出 , 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整合跨区域资源要素 , 构建“点状辐射、带状串联、网状协同”旅游空间新格局 。
综上所述 , 旅游枢纽城市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 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 , 发挥国际旅游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省会(首府)城市综合枢纽优势 , 将游客从对点(城市)的依赖逐渐向对线及面(区域)的依赖方向转变 , 对加快构建旅游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
城市休闲旅游成为新趋势
近年来 , 随着双循环战略的实施以及后疫情时代的来临 , 居民生活休闲化、休闲消费本地化、游憩环境舒适化特征将日趋显著 。
《规划》明确提出 , 要充分考虑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旅游休闲需要 , 为群众提供旅游休闲新空间 , 培育文化特色鲜明、旅游休闲消费旺盛、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 , 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 为城乡居民“微度假”“微旅游”创造条件 。
特别值得注意的 , 《规划》在优化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布局中提出 , 加快推进厦门市、青岛市、大连市、宁波市、珠海市、苏州市、无锡市、三亚市、桂林市、延安市、遵义市、黄山市、张家界市、喀什市、林芝市、洛阳市、承德市、秦皇岛市、伊春市、大理市、丽江市、乐山市、赣州市、宜昌市、大同市等25个重点旅游城市 。
文化产业评论梳理发现 , 在这25个入规的重点旅游城市中 , 计划单列市有4个(青岛市、大连市、厦门市、宁波市) , 一般性地级市19个 , 县级市只有2个(大理市和喀什市) 。 在数量上 , 除直辖市及香港、澳门6地无区划单元入选外 , 27个省份中 , 除吉林、内蒙古、青海和宁夏4省份无地级市入选外 , 河北省、江苏省和云南省均有2个 , 其余省份各占1个 。
据资料显示 , 自1998年开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 , 截止2009年末 , 共有分339座城市分九批通过了验收 。 2009年 , 按国务院清理评比达标表彰工作通知要求 , 国家旅游局暂停组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强县的验收和命名工作 , 将“创优”“创强”工作将转入中国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中来 。
纵观此次25个入规的重点旅游城市 , 均是从现存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遴选而出 , 总体可用“12字”概括其特点 , 即“定位高、彰五宜、国际范、有内涵” 。
一是定位高 。 《规划》特别强调 , 支持桂林等地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 。 2021年4月 ,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 , 第一站就来到桂林 , 并作出“要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指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对桂林市提出了建设世界级山水旅游名城、世界级文化旅游之都、世界级康养休闲胜地、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定位 。

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效果图 (图源: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此外 , 江苏苏州、安徽黄山、四川乐山、湖南张家界等地均在本级“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 。 值得关注的重点是《规划》提出的是“支持桂林等地”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 。 这也意味着 , 未来在这25个重点旅游城市中 , 将有望诞生包括桂林在内的多个世界级旅游城市 。
二是彰五宜 。 梳理25个重点旅游城市“十四五”文旅(旅游业)发展规划 , 在涉及城市旅游规划内容中 , 无一例外地将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城市纳入了重点任务 。 由此可见 , 重点旅游城市功能将着力由过去吸引人、汇聚人向留住人、打动人方向发展 。 因此 , “十四五”时期旅游城市建设将全面进入精细化、精致化、精彩化、品质化时代 。

三亚日月石(图源:天涯海角官网)
三是国际范 。 “国际范”指城市发展要与世界接轨 , 受各国游客喜欢的中国城市 。 国际经验和有关研究成果表明 , 国际旅游城市一般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首先城市实现现代化与国际接轨;其次城市旅游形象鲜明突出 , 拥有足够规模并具有国际水准与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和项目设施;再次国际旅游发达 , 年接待国际旅游者达相当规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