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日 , 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 《规划》明确提出 , 优化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布局 , 建设一批旅游枢纽城市 , 提升对区域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桂林等地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 , 打造一批重点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地 。 此举意味着什么?对未来旅游业发展有何影响?
编者按:文旅中国联合三川汇文旅体平台“文化产业评论”共同打造《文旅风向标》专栏 , 以专业化视角和个性化文风权威解读文化和旅游行业信息 。
纵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 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 , 在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 , 科学规划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布局 , 推动旅游消费需求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 , 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 , 为大众旅游出行和消费提供新的选择 。
在优化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布局方面 , 《规划》首次增设了“旅游城市布局”专栏 , 列出了“十四五”期间国家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分类建设的34个旅游枢纽城市、25个重点旅游城市和21个特色旅游目的地名单 。 其中 , 香港和澳门首次进入全国旅游业规划 , 并被纳入国家旅游枢纽城市布局 。
那么 , 什么是旅游枢纽城市?这80个城市为何能在全国众多优秀旅游城市中脱颖而出?此番布局又有何深意?文化产业评论将逐一解读分析 。
旅游枢纽城市有了新使命
《规划》在“旅游城市布局”专栏中明确 , 集中打造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广州、成都、杭州、深圳、昆明、南京、重庆、天津、武汉、西安、长沙、郑州、乌鲁木齐、贵阳、海口、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福州、南宁、石家庄、合肥、南昌、太原、兰州、西宁、银川、呼和浩特、拉萨等34个旅游枢纽城市 。
什么是旅游枢纽城市?旅游枢纽城市是由交通枢纽城市演化而来 , 是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中介与桥梁(旅游通道) , 游客从不同客源地出发 , 经由旅游枢纽(首站城市) , 部分游客在旅游枢纽城市停留与游览的同时 , 可通过旅游枢纽城市为游客提供集散、换乘与中转等综合性服务实现向旅游目的地扩散 。
由此可见 , 旅游枢纽城市是传统省域旅游集散中心城市的升级版 。 一般来说 , 一个区域中只有旅游资源集中、旅游交通便利、旅游产业发达的中心城市 , 借助于交通枢纽地位辐射区域中的次一级旅游目的地或重要的景区 , 才形成旅游枢纽城市的中心地位 。
文化产业评论梳理发现 , 在此次入选的34个旅游枢纽城市中 , 几乎所有的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城市均被纳入了规划 。 除此之外 , 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只有深圳市被纳入其中 , 其他的4个计划单列市(青岛市、大连市、厦门市、宁波市)和普通地级市无一入列 。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 , 文化产业评论分析认为 , 国家旅游枢纽城市除了具备现代化交通枢纽条件外 , 还应具备国际性、中心性、协同性这三大核心功能支撑 。
一是国际性 。 国际旅游枢纽城市首先应当是一个世界级的城市或国际性的城市 , 具有点到点或点到面的跳跃性综合枢纽功能 , 尤其是在吸引入境游客中起到一个门户性作用 。 如 ,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最早融入全球的城市 , 也是世界级的首选旅游目的地 ,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中担任“一程多站示范核心区”和“国际城市旅游枢纽”的重要角色 , 通过“一程多站”区域合作 , 从而带动更多旅客到访 , 辐射整个区域受惠 。
香港维多利亚港 (图源:香港旅游发展局官网)
二是中心性 。 国家旅游枢纽城市在交通区位 , 经济区位 , 文化区位 , 地理区位等方面要起到一个中心性(门户性)作用 , 以中心性城市为载体 , 形成强大的旅游集散功能 。 目前 , 在全国城市定位里头衔最高的是“国家中心城市” , 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等9个省会城市 。 杭州、南京、沈阳、济南、福州等22个省会(首府)城市均是“区域性中心城市” 。 而深圳市只所以能从5个计划单列市中脱颖而出 , 得益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使命 。
推荐阅读
- 旅行|一起去看海
- 同程旅游|大明山神秘古壮寨,黄墙黑瓦今乡愁,别样田园诗意|广西旅游年卡
- 徐霞客|徐霞客从来不工作,却旅行了30年,他的旅费究竟是从何而来?
- 西藏|新藏线路面已经基本黑色化,沿途风景大气壮美,一路到萨拉
- 丽江|去丽江旅行之后,关于丽江的旅游印象,我有这些话想说
- 旅行|家庭旅行,不止是一场旅行!
- 旅游业|素有“植物的王国,鸟类的天堂”的美称, 有机会一定要去欣赏
- 伊犁河谷|横空出世!比瑞士更绝美!伊犁映夏!
- 辽宁省|来辽宁游玩,怎可错过这避暑圣地,被誉“辽宁第一山”,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