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渐趋个性化、定制化,旅游新职业也卷起来了?( 四 )


程小雨则坦言 , 旅游行业的很多新职业和就业实操结合是非常紧密的 , 因此传统以理论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很多旅游职业已不太匹配 。 “我们在参与到旅游教育出版社牵头组织编写的旅游定制师专业的系列教材的过程中 , 大家都有一个共识 , 就是专业的设置、专业的课程以及专业使用的教材 , 一定是要结合市场和企业的用人需求 。 所以高校在设置新专业的时候 , 最好在初期就能对市场里面的一些头部企业做一些充分调研 , 了解这些企业的用人需求是什么 , 经过学校和企业的交流和市场的推演 , 最终再确定设置的课程是面向哪个就业面发展的 。 ”

(图源:摄图网)
事实上 , 针对市场的变化 , 国内也不乏正在对旅游相关专业进行调整的高校 。 高磊向新旅界举例 , 国内某985高校已经在原来课程的基础上优化成了三个主要的方向:旅游投资、旅游规划以及智慧旅游 。 “不管市场怎么变 , 这三个方向始终是文旅行业发展必经的核心的环节 , 未来的适用性会比较强 , 而且和其他行业也更容易互通互联 。 ”
而对于旅游从业者而言 , 高磊认为 , 传统的旅游从业者在新的就业形势下 , 首先应该摒弃原来的惯性思维 。 不要再幻想能够回到疫情以前 , 就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都已经变了 。 但是传统的旅游从业人员自身拥有比较好的沟通能力、统筹能力 , 以及市场化的对接和资源协调能力 , 这些能力放到一些新的赛道上依然有用 , 只是需要转变思维而已 。
程小雨对此也持类似观点 , 她指出 , 在市场的迭代和疫情的限制下 , 很多传统旅游职业的属性其实没有变 , 但是媒介变化了 , 从业者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调动客户关注的方法肯定会是有变化的 , 所以旧职业需要新技能 。 而面对新的职业 , 从业者应该更关注技能和从业面的灵活性 。 比如说定制师 , 除了需要具备很强的线路设计的基本功之外 , 更需要关注的是他们挖掘需求 , 提供特殊体验的能力 , 或者目的地的创意型的传播能力 , 只有这样 , 从业者不管是去旅行社 , 去在线平台 , 还是在景区或酒店 , 这些能力都是有用武之地的 。

(图源:摄图网)
一个常年来往于内地与香港的旅游从业者则直言 , 希望旅游从业者能减少花在创造新名词的时间与精力 , 而应该扎实掌握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
疫情对旅游产业链的破坏特别大 , 多年来辛辛苦苦建立的定制旅游供应体系开始崩塌;一些合作多年特色餐厅倒闭;不少优秀导游转行;类似定制旅游这种行业是非常需要 “人”去踏踏实实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 。 疫情下经济的压力 , 社会的压力导致部分从业者只想“挣快钱” , 这种浮躁的心态不利于企业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与标准化产品不同 , 定制旅游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个需要精耕细作的细分领域 , 它需要有能静得下心来 , 在各个环节上打磨好服务细节的优质综合服务提供商 , 更难需要对服务价值的认同 。
【研学旅行|渐趋个性化、定制化,旅游新职业也卷起来了?】有鉴于此 , 对于旅游人才的培育 , 她建议 , 从业人员对行业、对游客的责任感尤为重要 , “旅游其实入门的门槛并不是很高 , 但是入行后能不能做得好、做得久 , 或者是能真正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 这才是关键 。 一味迎合追求低价的游客需求而放弃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 , 对行业发展不利 。 旅游业者只有获得足够的职业尊严与合理收入才有动力支撑从业者去为游客寻找更多的资源 , 制作更好的产品 ,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