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许倬云,都为她而来( 四 )


1964年10月 , 在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公开会议中 , 吴健雄身着中国旗袍 , 操着上海口音的英语对台下的人说:“我十分怀疑 , 微小的原子和核子 , 数学的表征或者生物的基因分子 , 难道也会对男性或者女性有着不同的偏好吗?”
在吴健雄所处的时代 , 美国已经拥有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蓬勃的文化创造 , 然而长存在社会中的女性歧视 , 并没有因为这个国家的进步而改进……在她看来 , “我的父亲 , 他是个教育家 , 他超越了他的时代 。 在30年代的中国 , 父亲认为当时的社会如果要赶上西方世界 , 必须利用我们所有人的才智 , 而不仅限于男人” 。



吴健雄在国立中央大学的学籍表 。 (fotoe  图)
吴健雄也曾公开指出造成只有少数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原因 , 是许多女孩子对科学不感兴趣 , 而这正是幼年期对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
“不利的社会风气和心理障碍正是问题的根本” , 在她看来 , 这需要父母、老师、社会科学家、学校和政府共同努力 。
1971年 , 在美国物理学会一个“物理中的女性”讨论会中 , 吴健雄说 , 有人也许会问 , 如果有更多的女性受到鼓励从事科学工作 , 对社会会更有裨益吗?
她接着举出了很多例子 , 关于环境保护、职业健康、抗生素危害等方面的警告都是由女性科学家提出的 。 吴健雄说 , 如果更多的女性从事科学工作 , 世界将会是更快乐和安全的生存之地 。
对于生活细节中透露的社会态度 , 她也很敏锐 。 有一次 , 在一个会议上一位男士称她为“袁教授” , 她立刻更正:我是吴教授、袁太太 。 她也曾公开表达过 , 比起夫人 , 更希望被称呼为教授 。
美国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曾说 , 如果把吴健雄特别视作一个女性物理学家 , 其实是有些不敬的 , 我们一向认为她就是一位物理学家 。
但现实中 , 吴健雄确实需要面临科学和生活中对女性的客观压力 。 比如 , 工作和家庭如何平衡?
吴健雄认为 , 夫妻共同分担家庭工作是解决方法之一 。 年轻母亲的育儿工作 , 如果家庭可以承担 , 也应该由专业的育儿中心解决 。
吴健雄与丈夫袁家骝 , 正是遵循此原则 。 袁家骝是一名高能物理学家 , 虽然科学成就不如吴健雄杰出 , 但作为一名丈夫 , 数十年来体谅、支持吴健雄的工作 。
吴健雄从早到晚忙实验时 , 袁家骝自然就承担更多家务 。 但只要吴健雄有空 , 也会操持家宴 , 下厨做饭 。 比如狮子头、炒青菜、馄饨 , 都是她的拿手菜 。
儿子袁纬承小时候一直是保姆照料 , 小学一年级就上了袁家骝工作地附近的私立寄宿学校 。 有时候吴健雄在实验室要工作到深夜 , 儿子就自己做饭照顾自己 。 全家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 。
比起生活起居 , 吴健雄更重视儿子的功课 。 袁纬承记得有一次母亲还特意去学校 , 询问是否可以早一年让他学代数 。
尽管吴健雄已经尽力安排孩子的养育事宜 , 但对于一个要全心投入科研的科学家来说 , 确实是两难全 。 吴健雄经常对她的女学生说 , 结婚后有了孩子 , 一定要找一个好的保姆照料 , 千万不要因此放弃了科研工作 。



零出错的“龙女强人”
吴健雄用一生的科研成果 , 完美解释了什么是“先锋”女性 。 而在生活中 , 吴健雄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传统、朴实、优雅 。
在伯克利读大学时期 , 爱穿高领旗袍的吴健雄不擅言谈 , 总是掩口而笑 。 她的一位同学开玩笑地回忆说 , 没看过吴健雄的牙 。
因为气质出众 , 吴健雄有不少追求者 , 甚至还有人把她的名字“WU”唱进情歌给她听 。 追求者中不乏后来在物理界出名的大家 , 但吴健雄在各种场合只字不提 。
吴健雄与丈夫袁家骝结识 , 也是在伯克利读书时期 。 袁家骝是袁世凯的孙子 , 在伯克利时 , 出身世家的袁家骝实际上家境拮据 , 因未能获得奖学金而转学 , 直到1940年与吴健雄再次相遇时才相恋 。
1942年5月30日 , 袁家骝与吴健雄结婚 。 婚礼简单而隆重 , 在袁家骝的指导教授家中举办 , 教授也成为他们的主婚人 。 吴健雄穿上了西式婚纱 , 而主婚人夫人穿的是中式旗袍 。
他们的好友 , 后来闻名遐迩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 , 为他们拍了视频留作婚礼纪念 。



吴健雄与丈夫袁家骝 。
两个年轻的物理学家的婚后生活简单而甜蜜 。 1942年9月19日 , 吴健雄在给闺蜜的信中写道:在三个月共同生活中 , 我对他(袁家骝)了解得更为透彻 。 他在繁重的工作中显现的奉献和爱 , 赢得我的尊敬和仰慕 。 我们狂热地相爱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