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许倬云,都为她而来( 五 )


1947年2月15日 , 他们唯一的儿子袁纬承出生 。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许倬云,都为她而来】丈夫和儿子对吴健雄的科研事业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包容 , 这才使得吴健雄在工作上始终保持“高强度”与“零差错” 。
大多时候 , 吴健雄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点 , 午饭晚饭简单解决 。
在她的信念中 , 实验工作必须追求完美 , 测量精确、计算准确 , 每个过程一丝不苟 。 她这么自我要求 , 也如此高标准地要求她的学生 。
在她学生的印象中 , 吴健雄常常很严肃 , 甚至有人打趣过 , 要在实验室装一个光线探测器 , 来探测她冷静外表下的真实情绪 。
有一次 , 她的学生度蜜月 , 她准许了不到一周的假期 , 还送了两本科学家传记要他们蜜月时读 。
她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 , 学生们给她起了一个绰号“龙女强人” 。 这个“龙女强人”在科学实验中 , 秉承着近乎违背人性的标准 , 零失误 。
在学界看来 , 成就一个伟大物理学家的首要特质 , 就是精确 。 实验做得精确无瑕是对实验物理学家的极高评价 。
多位一流物理学家也说 , 吴健雄是他们所知道的 , 唯一从来没有做过一个错误实验的物理学家 。
除了精确 , 杨振宁十分推崇吴健雄对科学的透视力 , 知道哪些是真正重要的问题 。 比如她能克服一切困难 , 潜心挑战“宇称守恒”的实验 。
在学界看来 , 吴健雄拥有长久的科研创造力 。 1971年一篇《吴健雄——物理研究的第一夫人》的文章说 , 不像大多数物理学家通常在40岁左右就从他们研究的领域退下来 , 57岁的吴健雄依然领导着物理实验工作 。
1997年2月16日 , 85岁的吴健雄在纽约病逝 。
墓地安排在吴健雄父亲创办的明德学校紫薇阁旁 , 墓体由东南大学设计 , 吴的生前好友、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任设计顾问 。
杨振宁题写照壁 , 李政道提出墓园的设计思想 , 两个石球象征两个左右对称的钴核子 , 而其衰变产生的电子分布由水流代表 , 它们是不对称的 , 以此纪念吴健雄划时代的科学贡献 。
* 参考资料:
《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 , 江才健著 , 1997年7月复旦大学出版社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 吴健雄传》 , 西溪编著 , 2017年11月河南文艺出版社
《Discovering Dr. Wu》 作者袁婕达(Jada Yuan ) , 华新民译 , 原载于《华盛顿邮报》2021年12月13日



反对歧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