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看待事物的眼光是一致的 ,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人们在看待事物时要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辨证眼光看待事物 。
很难想象北宋时期的哲学家们 , 居然能将问题看得如此透彻 , 一篇简简单单的小故事 , 居然能蕴含如此科学的哲学观 。 聊完了圣人和小人 , 樵夫又问道:“人有才 , 有的有益 , 有的有害 , 为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渔夫则是认为 , 才是一 , 正与不正是二 。 通过渔夫的回答不难看出 , 作者认为一个人是否有才学与他的人品并没有什么关系 。
何为才的确是如此 , 一个人品德高尚并不一定就有才学;一个人即使是品行非常低劣 , 但也不意味着 他就是一个不学无术之徒 。 才学是客观存在的 , 这个观点即便是放在现代也是非常值得赞扬的 。
一则简单的对话 , 让我们明白了看待人和事物一定要客观公正 , 不能被自己的刻板偏见所阻碍 。 所谓的刻板印象就像是抗战时期所谓的“本本主义” 。
按照事物的客观表现 , 来正确看待事物的发展 , 才能真正了解世间的真理 。 抗日时期 , 我军正是凭借着对战争局势的正确把握 , 才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
“破山中贼易 , 破心中贼难” , 人心里的成见是一座很难逾越的大山 , 为了能够翻越这座大山 , “渔夫”认为首先要以眼观物、以心观物最后是以理观物 。
也只有真正做到了以理观物 , 才能够真正洞察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 当一个人在观察事物时不再被自己的刻板印象而影响 , 那么他就可以准确地洞察到事物发展的规律 , 也就能更加地接近这个世界的真相 。
世界上的事时在不断变化的 ,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古人所处的时候是有很大不同的 。 但是在哲学思想方面 , 古人的哲学和智慧依然是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 。
【《渔樵问对》:一篇无法被超越的奇文,揭示了世界的终极奥义】一则简简单单的问答故事 , 却为我们揭示出了北宋时期深刻的哲学观点 , 实在是值得我们后世的人不断研习 。 对此 , 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推荐阅读
- 中国“预言家”邵雍,留下对2022年的2大预言,真的可信吗?
- 江西一男子路边摊买到一本破书,不愿意上交国家,转手卖了2600万
- 捡漏买了部“破书”,婉拒无偿捐赠的请求,最终拍出2990万的天价
-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你看看上面那行字,怎么造假?
- 农夫自家的牛舌头被割了,包拯:把牛杀了把肉卖掉,小偷会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