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遮蔽的人类之子


被遮蔽的人类之子


文章图片


被遮蔽的人类之子



作者:黎荔

最近上热搜的周杰伦最新MV——《最伟大的作品》 , 带领大家穿回1920年代巴黎 , 梵高、莫奈、达利、马蒂斯、常玉、马格利特、徐志摩等大师 , 印象派、超现实等画派 , 《星空》、《睡莲》等名作 , 莎玛丽丹、莫奈花园等名胜 , 一一呈现在歌词与画面之中 。
相信大家对其中青苹果与黑帽男人的画面会有深刻印象 , 那就是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作品《人类之子》 。 这幅画又称为《戴黑帽的男人》 , 是马格里特的自画像 , 创作于1964 年 。 绘制的是一个戴着圆顶硬礼帽、穿着长大衣的男子 , 不偏不倚站在画面正中央 , 其背后是只到腰部的砖墙(或者说 , 有可能是分割世界的一座桥) , 更远处是阴云和大海 。 男子的脸被一个悬空的青苹果挡住了 , 使我们并不能看见其长相 。 这幅怪诞神秘的画 , 到底在表达什么呢?用马格利特自己的话来说:“我们所能看到的事物背后往往隐藏了别的事物 , 我们往往对被隐藏的事物更感兴趣 , 而不是我们所能瞧见的 。 被隐藏的往往比被显现的更有意思 。 这种兴趣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形式 , 一种较量 , 于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较量 。 ” 。
马格利特还画过一幅《戴圆顶硬礼帽的男人》 , 与《戴黑帽的男人》相似 , 一只飞过的鸽子正好遮挡面部 。 为什么人类总要被遮蔽?而且是被一只尚未成熟的青苹果 , 以及一只扑棱棱飞过的鸽子 , 挡住了视线 , 蒙住了双眼?虽然马格利特宣称自己的作品与命名之间没有联系 , 但是我们知道 , 任何一个选择都不会是随机的 , 我们仍然可以从画作名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联系 。 《人类之子》这幅画的命名 , 显然具备着基督教的象征意味 。 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 , 马格利特希望让肖像呈现的 , 并不是什么小丑与滑稽 , 而是一个高度象征的人类形象 , 被逐出了伊甸园之后的人类 , 也就是世间的芸芸众生 。

为什么是一个青苹果呢?难道不是亚当夏娃的青苹果吗?大家都知道基督教的原罪故事 , 上帝创造的第一对人类:亚当和夏娃 , 在世界创建的时候没有任何可遮掩的 , 他们天真纯净、坦坦荡荡 , 在伊甸园当中 , 享受永恒的生命和安乐 , 没有生老病死的痛苦 。 可是有一天 , 夏娃受到了一条蛇的蛊惑 , 吃了上帝禁止他们触碰的善恶树上的苹果 , 还劝说亚当也吃了 , 从那以后 , 他们再看到彼此的裸体 , 感到了羞耻 , 开始用树叶编成衣服 , 遮挡身体 。 上帝知道之后 , 就叹息说 , 人类必将堕落 , 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 , 从此男耕女织 , 代代繁衍 , 女性还要忍受生育的痛苦 , 人生苦短 , 受尽折磨 。
我觉得基督教的这个人类起源故事 , 是在讲 , 所谓的上帝领域 , 绝对真理的永恒的世界 , 是不受判断之苦的世界 , 相当于东方哲学当中的那个形而上的道——“道可道 , 非常道” 。 它是一个一元论的浑然原初世界 , 是一个没有分别、没有遮蔽的完整世界 。 如今 , 我们作为人类之子 , 堕落到人间后 , 生活在一个布满了价值判断的对立性、充满了种种差异和区别的有限世界中 , 再也不可能回到所谓的极乐 , 永恒的一元了 。
遮蔽我们视线的苹果是什么?有时它是金钱 , 有时它是身份 , 有时它是爱情 , 有时它是某种知识 。 这里说的知识 , 其实不单是那种课本上的知识 , 而是包括了信息、概念、规律、常识、观念、认知、技能等等 。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 人与人的知识状态也是 , 于是 , 傲慢和偏见总是无所不在 。 达成共识真的很重要 , 这甚至是推动世界高效运转不断进步的关键 , 可是这实在太难太难了 , 即使经过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 , 人们也未必能够达成共识 , 从而有效沟通 , 因为人们总是被自身掌握的那堆知识所遮蔽 。 你认为简单的东西 , 在别人看来却很难 。 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 , 在别人看来却是天方夜谭 。
想起意大利诗人莱奥帕尔迪写过一首著名的小诗 , 题目就叫《无限》:我坐在山冈上 , 篱笆遮住目光 , “使我难以望尽遥远的地平线” , 但我仍然“眺望无限的空间” , 在一片寂静中感到“无比深沉的安宁”:“我于是想起了永恒/同那逝去的季节/生气盎然的岁月 , 它的乐音/我的思绪就这样/沉落在这无穷无尽的天宇/在这无限的海洋中沉没/该是多么甜蜜” 。 莱奥帕尔迪要表述的 , 应该也是与马格利特画中相似的涵义:每一个渺小的人类个体 , 都不可能窥见那些被有意无意遮蔽着的世界全貌与存在真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