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八 )


(3)富含脯氨酸结构域 。
119.mRNA的选择性剪接方式
(1)外显子选择方式可保留或部分保留外显子 。
(2)内含子选择方式可删除或部分删除内含子 。
(3)互斥外显子是指两个外显子不能同时被保留 。
(4)内部剪切位点造成内含子或外显子的部分序列被切除或保留 。
120.翻译起始的调控
(1)阻遏蛋白的调控作用 。
(2)翻译起始因子的功能调控 。
(3)5‘AUG对翻译的调控作用 。
(4)mRNA非编码区长度对翻译的影响 。
121.翻译后水平的调控
(1)新生肽链的水解 。
(2)肽链中氨基酸的共价修饰 。
(3)通过信号肽分拣、运输、定位 。
122.同源重组:是指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 , 它通过链的断裂和再连接 , 在两个DNA分子同源序列之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片段的交换 。 又称基本重组 。
123.Holliday模型:
(1)两个同源染色体DNA排列整齐
(2)一个DNA的一条链断裂 , 并与另一个DNA对应的链连接 , 形成Holliday中间体 。
(3)通过分支移动产生异源双链DNA 。
(4)Holliday中间体切开并修复 , 形成两个双链重组DNA 。 即片段重组体和拼接重组体 。
124.细菌的基因转移:细菌中 , 可以通过接合、转化、转导和细胞融合四种方式 , 在不同DNA分子间发生共价连接 , 即基因转移 。
125.接合作用:当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 , 质粒DNA可以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导另一个细胞(细菌) , 这种类型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 。
126.转化作用: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的供给外源DNA , 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 , 这就是转化作用 。
127.转导作用:当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供体)释放出来 , 再次感染另一细胞(受体)时 , 发生在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 。 自然界常见的例子就是噬菌体感染宿主时伴随发生的基因转移 。 当噬菌体感染宿主时会有两种结局 , 一是溶菌生长途径 , 二是溶源菌生长途径 。
128.特异位点重组:由整合酶催化 , 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之间发生的整合称为位点特异的重组 。
129.重组DNA常用的工具酶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特异序列 , 切割DNA 。
2.DNA连接酶
3.DNA聚合酶I 。 具有完整的5’-3’聚合 , 3’-5’外切活性 , 以及5’-3’外切活性 。 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可将DNA聚合酶I裂解成两个片段 , 大片段称为Klenow片段 。 具有5’-3’聚合 , 3’-5’外切活性 , 无5’-3’外切活性 。
Klenow片段用途:
(1)在cDNA克隆中 , 第二股链的合成 。
(2)DNA序列分析 。
(3)补齐双链DNA的3’端 。
(4)通过补齐3’端 , 使3’端标记 。
4.逆转录酶 。
5.碱性磷酸酶 。 能去除末端磷酸基 。
6.末端转移酶 。 在3'羟基末端进行同聚物加尾 。
7.多聚核苷酸激酶 。 催化多聚核苷酸5’羟基磷酸化 , 或标记探针 。
130.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就是识别DNA的特异序列 , 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
131.回文结构:大部分II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DNA位点的核苷酸序列呈二元旋转对称 , 通常称这种特殊结构顺序为回文结构 。
132.C值 :基因组的大小常以其DNA含量表示 。 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DNA量称为C值 。
133.作为克隆载体的质粒应具备:
(1)分子量相对较小 , 能在细菌中稳定存在 , 有较高的拷贝数 。
(2)具有一个以上的遗传标志 。
(3)具有多个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切点 , 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 。
134.常用作克隆的载体:质粒、λ噬菌体、M13噬菌体、粘性质粒、病毒载体、酵母人工染色体和细菌人工染色体 。
135.DNA克隆:应用酶学的方法 , 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与载体结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复制子 , 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 , 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 , 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 , 即DNA克隆 。 又称基因克隆 。 实现基因克隆所采用的方法及相关工作称为基因工程或重组DNA技术 。
136.基因克隆的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 。
1.化学合成法 。
2.基因组DNA文库 。
3.cDNA文库 。
4.PCR 。
(2)克隆载体的选择和构建 。
(3)外源基因和载体的连接 。
1.粘性末端连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