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低头的毒蛇——五步蛇,为何毒性不高却更可怕?


永不低头的毒蛇——五步蛇,为何毒性不高却更可怕?


文章图片


永不低头的毒蛇——五步蛇,为何毒性不高却更可怕?


文章图片


永不低头的毒蛇——五步蛇,为何毒性不高却更可怕?


文章图片


永不低头的毒蛇——五步蛇,为何毒性不高却更可怕?


文章图片


毒蛇是是出击迅猛、行踪神秘、诡异狡诈的猎食者 , 也是令许多人都畏惧的存在 。 每当谈到毒蛇 , 坊间总会用“三角头”来形容和辨别它们 。 但实际上也有许多毒蛇的头部不是“三角状”的 , 如眼镜蛇、银环蛇等 。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许多人产生有毒蛇是三角头的误解呢?
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与尖吻蝮有关 。

永不低头的毒蛇中国的东南部是尖吻蝮的起源地 , 这里亚热带的气候非常适合尖吻蝮的生存 。 传言尖吻蝮最早的名称其实叫“巴” 。 古文字学证明 , “巴”原来的意思与“虫、蝮”相通 。 而蛇昂首挺立前躯的姿势就像以前的“巴”字 , 所以用此命名许多蛇类 。 如今尖吻蝮更多被人们所称的俗名是“五步蛇” , 相信没有人不知道此大名 。

五步蛇的体型多在1.2米至1.5米之间 , 大个体可以长至两米左右 , 体型较为粗壮 , 三角斑的花纹在躯体上交错摆列 , 看起来气势非凡 。 当然 ,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的头部 。 五步蛇的头部呈现巨大的“三角状” , 直面上就给人一种震撼感 。 加上它的鼻头挺拔 , 即使是在游走的时候 , 头部也赫然呈现挺立的状态 , 给人一种十分“高傲”的感觉 , 看起来就不好惹 。 因此它也被人誉为“永不低头的毒蛇” 。 因此还得到了许多国外的爬宠玩家的喜爱 。

“烂肉蛇”五步蛇不仅看上去不好惹 , 实际上它也确实让人惹不起 。 它是国内鼎鼎大名的毒蛇 , 甚至是历史上咬人致死最多的毒蛇 , 并且被它咬伤的人 , 其伤口部位惨不忍睹 , 可以说没有一块好肉 。
要说五步蛇的毒性 , 皮下LD508.9mg/kg的数据确实不抢眼 。 但是LD50的强弱并不能直接决定其对人的危险性 , 还要看排毒量 , 以及毒液类型和对人体的危害机制 。

五步蛇虽然毒性一般 , 但是排毒量在国内也算名列前茅 。 且它的毒液出血能力极强 , 毒液中大半都是造成出血的成分 。 它的毒素主要是血循毒 , 毒素中含有凝血毒素和溶血毒素 , 凝血毒素会导致我们的凝血障碍 , 而溶血毒素会导致我们的血小板、血蛋白球遭到破坏 , 这样便可能会造成进一步加大出血 , 甚至流血不止的情况出现 。
常有坊间的农户被咬 , 伤口出现溃烂坏死的情况 , 甚至全身多孔冒血 , 样貌非常凄惨 。 这里就不放图了 ,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头条搜索看看 。 所以这种类型的毒素咬到人的身上还是很恐怖的 。

“伪装杀手”五步蛇咬伤的案例之所以很多 , 是因为它的生存范围广 , 在安徽、湖南、江西等地区海拔400到700米的地方常见 , 能上树能进人房 , 也常在花园果园农田处活动 。 而且还是一种出了名的“伪装大师” 。 五步蛇非常喜欢呆在山路周边或者水渠的石块土地上 。 其身上的花纹常与地面的枯草融为一体 , 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
  • 你能看到下图的五步蛇在哪吗?

找五步蛇
我们都知道在野外活动时 , 拿一根木棍开路 , 在行走过程中敲击地面 , 蛇类感知到这种震动后 , 往往就会逃走 , 但是这样的做法对五步蛇并没有什么用 。 五步蛇生性不好动 , 即使感知有人过来 , 一般也不会主动逃跑 , 而是呆在原地 。 如果你侵犯到了它的领地周围 , 它便会迅速对你发动进攻 。 进攻速度之快更是令人咂舌 。

我们都知道眼镜王蛇的灵活度和凶猛算是国内前列的 , 但五步蛇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 捕蛇人在捕抓眼镜王蛇时都少有用到捕蛇工具的 , 但在面对五步蛇时 , 却大多需要使用 , 可以看出还是有些畏忌的 。

结语【永不低头的毒蛇——五步蛇,为何毒性不高却更可怕?】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其进行捕杀 , 使得五步蛇的野生数量一直逐年减少 , 曾到了濒危的地步 , 后再经过人工繁殖和保护的情况下 , 种群数量才得以回暖 。 如今 , 五步蛇已被列为国家二级濒危保护动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