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下的村庄空间激活对策

【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下的村庄空间激活对策】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下的村庄空间激活对策

文章图片

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下的村庄空间激活对策

文章图片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 , 该村具有东北地区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保存完好 , 但承载空间不足 。 拟深入挖掘村内现有历史文化遗产 , 保护和修复残存的晋代古城墙、驿站码头和历史建筑;保护和尊重村庄原有的空间肌理、院落布局和空间尺度 , 保留原有和谐农村居民区的生活习惯和形态 , 展示原有的历史信息 。


重构乡村文化生态旅游承载空间 , 激发乡村旅游经济活力
女儿城村虽然在1980年代就被认定为晋代古城遗址 , 但女儿城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多年来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 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 , 产业与全县其他村融合 , 经济发展落后 。 该村现有建设用地浪费严重 , 闲置土地、宅基地严重超标较多 。

规划利用村西闲置土地和村北超标宅基地出让建设用地 , 规划文化生态旅游产业 , 打造古玩商圈和乡村体验区 , 为游客了解和体验当地历史文化、乡土文化、生态文化和田园文化提供物质承载空间 , 通过旅游商业空间改造传承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 , 激活村庄旅游经济活力 , 同时 , 它不会损坏物质文化遗产环境 。

缝合村庄“三居”空间 , 重塑村庄地方精神
由于长期缺乏规划和管理 , 子城村的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无序开发、随意建设 。 例如 , 生产空间侵占生态空间 , 导致生态空间规模缩小 , 村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混合布局 , 污染生活空间环境;生活空间内部空旷 , 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 无法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 。

规划整治村外呼兰河湿地、林地和草地 , 保护村与周边自然空间的生态关系 ,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 优化村绿色生态空间基础 , 提升村庄的生态系统功能;调整村庄生产空间布局 , 加快转变绿色生产方式 , 实现生产空间可持续发展 。 改善村民居住空间 , 改善村庄面貌 , 加快村庄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三生空间改造后 , 将其与文旅空间缝合 , 实现村落三生空间的融合 , 重塑村落精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