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面包树寿命达5000年,能吃能喝又能住,为何引进中国却大变样?( 二 )


可是猴面包树到了中国之后 , 却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

猴面包树
引进中国之后为何“水土不服”咱们在前文中提到猴面包树的耐高温特性的时候 , 许多人就应该想到了在我国也有异常炎热的热带地区 。 所以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所科研团队就将这种植物引进了中国 , 并且让其在三亚扎根 。
由于环境比较接近 , 猴面包树在进入三亚之后生长的还是比较迅速的 , 仅仅2年就开始开花 , 枝叶也非常的繁盛 , 没有明显的落叶现象 。
可是猴面包树的结果却不规律 , 并且其体型大打折扣 。

猴面包树在我国枝叶繁盛
从引种种植的情况来看 , 猴面包树在进入我国之后就像是“缩水”了 , 不仅树干的高度大不如前 , 就连那粗壮的“水桶腰”都明显变细了 。
那么 , 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理来说 , 我国南方的土壤应该更肥沃 , 并且气候环境也不如非洲那样恶劣 。
这个问题正是出在降雨上 , 由于猴面包树源生地特殊的环境 , 导致它进化出了松软的木质 , 确保自己在雨季时能像海绵一样将水吸得饱饱的 。
可是我国的南方不同于非洲 , 降雨比较多 。 所以猴面包树还按照原来的那种“吸法” , 可能会将自己撑死 。

木质松软易于吸水
因此这种变化其实是它适应我国环境的表现 , 在炎热干旱气候下生长习惯的猴面包树也没想到 , 自己还能来到如此潮湿的地方 。
为了能够不过度吸水 , 它只能将自己的体型变小 。
当然 , 猴面包树虽然在我国有些“水土不服” , 但是生长还是没问题的 。 并且我国人民不像非洲人民 , 对猴面包树十分熟悉 , 所以也不存在将其充分利用的情况 。
因此现在我国引进的猴面包树多作为观赏树栽培 , 为的是向人们科普这种长相奇特却大有用处的树种 。

在我国作为观赏树
猴面包树的繁殖方法也比较多 , 可以通过播种、扦插和嫁接育苗等 , 最常见的就是种子繁殖 。
不过想人工栽培猴面包树 , 还是要对其种子进行技术处理 , 因为它的种子很难萌发 , 发芽率不到20% 。


专家介绍常用的方法是将种子浸泡于浓硫酸或浓硝酸溶液中 , 带果肉的种子浸泡在浓硫酸6~12h或去果肉的种子浸泡在浓硫酸或浓硝酸中15?min , 发芽率可达86%~90% 。

猴面包树种子萌发率低
那么 , 自然环境下生长的猴面包树也这么“娇气”吗?如果它的种子萌发率这么低 , 它在野外扩大种群不应该很困难吗?
动物曾和猴面包树互帮互助这就要提到自然界中的生物互助了 。
以马达加斯加的象鸟为例 , 这种鸟外形非常高大 , 喜欢食用猴面包树的果实 。 这些果实当中的种子会被象鸟带到不同的地区 , 以排泄物的方式出现再度扎根 。

灭绝的象鸟
并且象鸟其实在食用和消化的过程当中 , 就已经把猴面包树种子进行“加工”了 。 它坚硬的种皮 , 在经过象鸟胃部的高温处理之后 , 就变得容易发芽了 。
不幸的是 , 这种曾经将猴面包树种子带到各个地方的动物 , 在十七世纪以前就灭绝了 。
目前猴面包树的情况并不乐观 , 根据2018年科学期刊发布的研究信息来看 , 猴面包树正在走向灭绝 。 这种曾在非洲皲裂土地之上坚强生长的树种 , 现在正在大规模枯萎 。

枯萎的猴面包树
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 大家都知道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 , 全球各个地区都难逃升温 。
猴面包树耐高温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因此忍受更高的温度 ,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才会纷纷枯萎 。
其次就是生态系统当中其他种群的衰落 , 比如咱们在前文中提到的象鸟 。
这些充当猴面包树种子传播者的动物接二连三的消失 , 导致猴面包树的种群扩大受阻 , 在没有新树补充的情况下 , 才会青黄不接甚至濒临灭绝 。

生态系统各个种群的影响
最后就是人类的索取了 , 由于猴面包树本身就有各种用处 , 所以这些年人们疯狂地进行开发 , 试图榨干它的价值 。 除此之外 , 周围的农业生产也会影响猴面包树的生长 。

人类对其的索取
总的来说 , 这种陪伴人类走过漫长岁月又无私贡献的树种 , 确实在悄悄地离开人类 。
【猴面包树寿命达5000年,能吃能喝又能住,为何引进中国却大变样?】所以为了不让猴面包树也走向灭绝的结局 , 人类必须有所作为 , 比如从现在就开始保护环境 , 关注猴面包树的种群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