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再登“长新冠”研究:涉及48万人


Nature子刊再登“长新冠”研究:涉及48万人


文章图片


7月25日 , 《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 , 即便是非住院的新冠感染者 , 确诊后12周 , 仍观察到62种与新冠感染显著相关的“长新冠”症状 。
该研究共纳入486149名感染者的健康数据 , 是迄今为止“长新冠”在非住院新冠感染者群体中最大规模的研究之一 。
相比于此前报告中常见的嗅觉丧失、呼吸急促、疲劳和胸痛等 ,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更广泛的“长新冠”症状 , 包括脱发、打喷嚏、性功能障碍症状(射精困难和性欲降低)、声音嘶哑等 。


共有62种“长新冠”症状与感染相关此次研究者通过英国初级保健数据库(Clinic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link Aurum) , 收集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 , 486149名非住院新冠感染者的健康数据 , 并与1944580名相匹配的未感染者进行对照分析 。 在对年龄、性别、种族、吸烟状况、体重指数和基础疾病等因素进行调整后 , 研究发现 , 共有62种“长新冠”症状与感染相关 。 感染后第12周 , 20864(5.4%)名感染者报告了至少其中一种症状 。 作为对比 , 未感染者中这一比例只有4.3% , 两者的调整风险比为1.26 。 从数据上来看 , 由于是非住院感染者 , 总体“长新冠”发生率并不算高 。 此前中国学者在《柳叶刀·呼吸病学》发布的一项长期研究显示 , 出院2年后 , 1190名康复者中仍有55%的人至少存在一种“长新冠”影响 。 但具体到某一种症状的相对发生率 , 本次研究发现 , 非住院感染者嗅觉丧失的调整风险比为6.49 , 即出现嗅觉丧失的风险是非感染者的6.49倍 。 其他风险显著升高的症状依次为:脱发(3.99倍)、打喷嚏(2.77倍)、射精困难(2.63倍)、性欲减退(2.36倍)、休息时气短(2.20倍)、疲劳(1.92倍)、胸膜炎性胸痛(1.86倍) 。
研究人员还报告了易患上“长新冠”的相关风险因素 , 其中女性的风险是男性的1.52倍 , 吸烟人群是非吸烟者的1.12倍 。 低收入群体、肥胖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 “长新冠”风险也显著提高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对感染前的基础疾病情况进行调整后 , 相比于未住院的老年感染者 , 研究显示年轻人反而更容易出现“长新冠”症状 。 “长新冠”多大程度上值得警惕?近两年来 , 关于“长新冠”的讨论与研究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 但至今仍没有关于“长新冠”的准确定义 , 缺乏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测试用于确诊、尚未弄清“长新冠”的机制或治疗方法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 “长新冠”指在新冠感染12周后 , 已康复但仍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 至少持续2个月 , 且无法用其他疾病的诊断来解释 。 免疫学学者周叶斌近日在公众号“知识分子”发文分析道 , 具体而言 , 康复后多久还有症状 , 有哪些症状 , 持续多长时间 , 这些都没有明确的限定 , 因此(长新冠)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 由于“长新冠”的健康影响几乎波及各个方面 , 它常被用于佐证新冠感染的严重后果 。 但矛盾的是 , 相比某种针对性的严重疾病后遗症 , 动辄大几十种症状似乎显得“泛而不可置信” , 反而拆解了公众的部分担忧 。 “长新冠”多大程度上值得警惕?周叶斌援引丹麦的一项研究指出 , 在12-14岁青少年新冠康复者中 , 至少一项“长新冠”症状的比例高达46% , 但在未感染组中 , 也有41.3%的孩子报告有症状 。 在总体生活质量等评分上 , 康复者甚至还高于对照组 。 前文《自然·医学》的最新研究结果同样表明 , 大部分健康人群也会出现“长新冠”症状 。 “这或许是在告诉我们 , 新冠后综合征确实存在 , 但在复杂的生活中 , 它并不是唯一决定生活质量的因素 。 ”周叶斌撰文称 , 包括常见的流感病毒、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 “急性感染期结束后仍有症状”并不是新冠病毒的专属 , 只是它更加受人关注 。 “有些患者可能根本不需要康复治疗 , 轻微的‘长新冠’症状通常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自行康复 。 ”神经科学家Norlinah博士近日在一场学术会议上表示 。 同时已有证据显示 , 疫苗接种率的提高 , 新冠病毒毒力的下降 , 在一定程度抵抗了“长新冠”的威胁 。 6月18日 , 《柳叶刀》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 与德尔塔变异株感染相比 , 奥密克戎感染者发生长期新冠后遗症的几率下降约20%-50% 。 《自然·医学》的研究表明 , 尽管风险提高6.49倍 , 嗅觉丧失在非住院康复者中的绝对发生率仅为0.04% 。 但另一方面 , 由于新冠疫情造成的大量感染 , 对于全球医学界来说 , “长新冠”依旧是一个需长期重视的课题 。 《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 , 成千上万饱受折磨的新冠康复者正前往私人医疗场所寻求“洗血”治疗 。 通过血液单采 , 滤除血液中与炎症和凝血有关的循环因子——它们被认为与“长新冠”相关 。 其他未经证实的私下治疗尝试还包括膳食补充剂、维生素、输液、臭氧疗法等 。 “谁能责怪这些患者追求实验性和未经证实的治疗呢?”澳大利亚“对话”网站发文称 , 在对相关治疗方式进行高质量试验方面 , 全球都是一片空白 。 “可能有10到15种引发‘长新冠’的病因 。 ”纽约市西奈山卫生系统康复创新主任David Putrino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采访时称 , 包括免疫介导型、慢性炎症介导型等 。 David Putrino认为 , 目前应该保持“长新冠”定义的广泛性 , 让所有新冠康复者都得到护理 , 并改善数据收集 。 在研究不够透彻的情况下 , 具体的定义往往意味着会有大量患者被排除在指南或算法外 。 从神经系统到生殖系统 , 从泛躯体症状到心理健康 , 周叶斌也在“知识分子”撰文写道 , “我们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应对新冠后综合征 , 而对其研究的过度解读也需警惕 。 ”来源:中外医讯(MEDINFO-AU)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