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贝古城|酒馆、妓院、公厕:2000年前庞贝人的公共生活与烟火日常

庞贝古城曾是欧洲文明的精神伊甸园 , 直到维苏威火山的突然爆发让庞贝变成了一座废墟 。回望历史 , 这座城市的居民曾经如何生活 , 创造了怎样的文化?在新近出版的《失落之城》中 , 安娜丽·纽伊茨揭秘了这座2000年前失落之城的公共生活和普通人的烟火日常 。
庞贝古城|酒馆、妓院、公厕:2000年前庞贝人的公共生活与烟火日常
文章图片

下文经出版社授权 , 摘编自《失落之城》 , 安娜丽·纽伊茨著 , 朱敬文译 , 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6月 。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时庞贝已经算得上是灾难频仍之地了 。公元62年 , 那不勒斯湾经历了一次强震 , 城市大面积被夷为平地 , 地震还引发了海啸 , 直击附近罗马帝国的奥斯蒂亚港 。地震之后许多居民选择离开 , 再也没有回来 , 留下不少直到公元79年都无人居住的受损建筑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 庞贝遭到遗弃就是从那次地震开始的 , 城市人口锐减 , 度假胜地的美名也因此褪色不少 。不过 , 尘埃落定后还是有许多人决定留下 , 急于对城市进行改造升级 。尼禄大帝就曾帮忙筹措修复资金 , 如今我们仍可以从裸露的砖墙上看到当年大面积的修复痕迹 。该城守护女神维纳斯的神庙遗迹显示 , 公元79年工程师曾用厚石墙对其进行加固 , 他们认为这样能防震 。我们今天看到的庞贝城是一所建设中的城市 。地产所有者当时正对房舍进行重新设计 , 希望能反映更现代的罗马人以贸易而不以军事征服为导向的认知 。
换言之 , 震后的庞贝都市面貌转向更侧重呈现商业 。自由民和其他非精英团体将庞贝的许多大型别墅和住房改造成了多用途空间 , 原来住人的地方开始出现了零售业 。也可能朱莉娅·费利克斯的产业就是在这时候跟上潮流 , 朝商业化的富饶街多开了几扇门 。全城都经历了向零售业的改变 , 原来大户人家的精致门厅和花园不见了 , 代之而起的是洗衣店和面包店 。更重要的是 , 小酒馆和餐馆变得在庞贝随处可见 。有的小酒馆就只有容得下一个吧台的一间房大小 , 有的不但房间多还附带花园雅座 。店主提供热食、外卖冷餐 , 还有各类酒水 。我在朱莉娅·费利克斯之家和马赛克柱群之家都看到过不少小酒馆的遗迹 , 这还只是开始 。
庞贝每一条主街上都有许许多多小酒馆 , 它们的特点是都配备了L字形的大理石吧台 , 这是我学到的辨认它们的办法 。台面都内嵌约60厘米深的陶瓷罐 , 其圆形大口与吧台同高 。口上应该有木质盖板 , 只是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陶瓷罐内壁平整 , 或许原来是置放谷物或坚果等干货用的 。如今就只剩下这些空荡简约的圆洞 。而当年的壁画显示 , 酒馆吧台上堆满了东西 , 吧台上方的天花板上悬挂着草药、水果和肉条 , 盛酒、橄榄油及其他液体的长颈双耳陶瓷罐靠墙放着 。酒馆肯定令自己生产一切食材、器皿和炉台等的新石器时代恰塔霍裕克人叹为观止 。在庞贝 , 一个人只要走出家门就能获得餐饮服务 , 他也可以到专门卖锅具、油、肉、菜的地方走一趟 , 自己在家做饭 。如果你不想自己烧热水 , 甚至还有卖热水的店铺可供你选择 。
庞贝古城|酒馆、妓院、公厕:2000年前庞贝人的公共生活与烟火日常
文章图片

《BBC: 庞培古城的存亡》剧照 。
在小酒馆之间来回转悠
为了了解庞贝的小酒馆的情况 , 我与长期合作对象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埃里克·波勒和辛辛那提大学的史蒂文·埃利斯一起坐下来边喝啤酒边聊天 。埃利斯曾写过《罗马的零售业革命》一书 , 这本书记述了罗马帝国小生意的兴起 。他研究了帝国境内从北非到中东各地的小酒馆 , 他说庞贝有160多家小酒馆 。“这个数目可不得了 。”接着他补充说 , 这个估计的数字还很可能偏低了 , 因为仍有部分城市至今还被埋在火山灰下 。波勒又在餐巾纸的背面做了一个计算:“如果1.2万人居住的地方有160家小酒馆 , 那么就得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在外面吃饭才能支撑得起这么多的小酒馆 。”这些人都是谁?有钱人家里有的是奴隶 , 可以在自己设备齐全的别墅厨房里做饭 。城里普通住宅都不带厨房 , 所以酒馆似乎应当是穷人的去处 。可是这又与证据不符 。即便是在没有自来水供应的楼上的小公寓房内 , 手头不宽裕的人只要有小烤炉或热炉 , 也能自己做些吃的东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