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生物︱核酸采样舱,为医用冰箱插上翅膀?


海尔生物︱核酸采样舱,为医用冰箱插上翅膀?


文章图片


海尔生物︱核酸采样舱,为医用冰箱插上翅膀?


文章图片


海尔生物︱核酸采样舱,为医用冰箱插上翅膀?


文章图片


海尔生物︱核酸采样舱,为医用冰箱插上翅膀?


文章图片


海尔生物︱核酸采样舱,为医用冰箱插上翅膀?


文章图片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油麦菜
提起海尔集团 , 冰箱空调家喻户晓 。 实难想象 , 海尔与医疗 , 竟然也能擦出火花 。
这家公司名叫海尔生物(688139) , 是海尔集团旗下 , 主营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 。 简单理解 , 就是生产生物医疗领域的“冰箱” 。
在这个赛道 , 海尔生物是绝对的龙头 。 2017年 , 海尔生物全球市占率10.7% , 国内市占率38.5% 。 与第二名中科美菱(835892)的18.9%差距明显 。

不过 , 差距更大的是估值 。 海尔生物市值巅峰曾达475亿 , 如今腰斩后也有215亿 。 而三板挂牌公司中科美菱 , 市值只有2.92亿 。
诚然 , 流动性会影响市值 , 但是否真有这么大的差距?海尔生物为什么备受资本市场青睐?后疫情时代 , 对海尔生物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一、疫情刺激增长 , 不可持续
近两年 , 海尔生物确实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 2021年 , 营收、扣非规模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51.63%、55.28% 。
不过这并完全不是海尔生物自身的功劳 。 拉出中科美菱数据来看 , 其业绩也在全面向好 。

来源:同花顺 , 海尔生物(左)中科美菱(右)
这背后 , 有一项重要推手——疫情 。 疫情爆发后 , 新冠疫苗和核酸检测试剂的使用 , 导致医用冷藏箱需求激增 。
  • 2015年 , 全球生物安全柜市场规模2.17亿美元 , 2019年增长到3.01亿美元 , 年复合增长率只有9% 。
  • 而到2020年 , 全球生物安全柜市场规模已达5.14亿美元 , 同比上年涨超70%!
但很显然 , 这种增长不可能持续 。
首先 , 一旦疫情得到控制 , 医用冷藏箱的需求大概率会出现骤降 。
其次 , 即便假设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能够一直维持常态化 。 但基础设施已经实现了从0到1 , 增量空间有限 。
而这一点 , 在2022年一季度财报上已经有了明显体现 。
去年一季度 , 中科美菱营收同比增长了429.73% 。 然而今年一季度 , 涨幅只有4.11% 。 涨势戛然而止 。
相比之下 , 海尔生物产品多样 , 业绩支撑性更强 。 但营收增速也从去年一季度的55.01% , 降到了36.22% 。
眼下 , 海尔生物的核酸采样舱备受期待 。 但同样 , 也只能带来中短期业绩弹性 。 持续暴涨 , 几无可能 。

来源:互动问答平台-海尔生物
二、小规模市场 , 竞争激烈
而如果没有疫情刺激 , 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这个行业 , 其实很难入了资本的眼 。 其最大症结在于 , 市场小 , 竞争大 。
  • 国内 , 成长空间小
2021年 , 国内市场规模刚刚突破49亿 , 连半百都不到 。 然而这个数据 , 已经是经历两年暴涨之后的结果了 。
疫情前的2019年 , 整个市场只有22亿 。 且此前已连续下滑两年 。

来源:《中科美菱招股书》
也就是说 , 这个赛道 , 不仅市场规模小 , 而且连稳定增长都做不到 。
公司层面 , 龙一海尔生物 , 龙二中科美菱 , 2021年国内营收分别只有15.86亿、3.77亿 , 但却已占整体32%、7.68% 。 CR2(前二市占率合计)已达40% 。
在一个天花板只有几十亿的行业内 , 龙头企业还能有多大的成长空间?
  • 国际 , 竞争压力大
迫于成长压力 , 只能转战国际 。
但全球市场 , 天花板也不高 。 根据 Global Market Insights 发布的数据 , 2018 年全球生物医疗低温存储市场规模27.47亿美元 。 注意 , 全球只有27.47亿美元 。
与此同时 , 国外还存在强劲的竞争对手 。 以赛默飞、普和希为代表的国外品牌在全球市场占据较高份额 。 根据2017年数据 , CR5(前五市占率合计)已达73%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