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穷人娶不上媳妇,如何延续香火?办法确实有违伦理


清朝的穷人娶不上媳妇,如何延续香火?办法确实有违伦理


文章图片


清朝的穷人娶不上媳妇,如何延续香火?办法确实有违伦理


文章图片


清朝的穷人娶不上媳妇,如何延续香火?办法确实有违伦理


文章图片


清朝的穷人娶不上媳妇,如何延续香火?办法确实有违伦理


文章图片


结束封建王朝历史 , 进入新中国之后 , 人们对于生孩子的看法可谓是日新月异 。 不过在中国古代极其漫长的历史中 , “延续香火”这件事 ,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
古代俗话就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就算不孝都没什么 , 最重要的是开枝散叶 , 后继有人 。 由此可以看见古人对于延续香火有着怎样的执念 。

但众所周知 , 生儿育女是需要开销的 , 以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 , 清朝来说 , 清朝时期的贫苦百姓那么多 , 他们又是怎么延续香火的呢?

正如上文所言 , 养孩子要花钱 , 而清朝末期的很多穷人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 哪里来的钱娶妻生子呢?于是穷人之间就想出了个有违伦理的方法 。
典妻婚“典”在这里就有着典当、租赁的意思 , 由此便可以看出 , 这个方法实际上就是在将女性作为器物工具进行交易 , 是买卖婚姻的一种异体形式 。
古代历史上最早的典妻婚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 , 曾有历史书籍记载“嫁妻卖子 , 法不能禁 , 义不能止 。 ”可见在当时买卖人口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

历史上的典妻婚
之后宋、元、明、清都有这样的形式 , 与汉朝不同的是明朝政府与清朝政府都曾出面禁止过这种风气 。
但因为“延续香火”的观念深入人心 , 古代穷人们还是会想着办法进行典妻 , 冯梦龙就曾在《寿宁待志》中说寿宁这里的百姓“典卖其妻 , 不以为讳” 。
流程要追根溯源的话 , 典妻婚应该是源自“典当” 。
我们都在古装剧中见过的情形就是 , 主角身上没有银两的时候就会去到当铺中把自己的宝贝“当”在铺子里 , 等到之后有钱了 , 再将宝贝赎回来 。

古代的典当铺
典妻的具体流程就与之相似 , 不过将当出去的东西换做了活生生的人 。 在典妻婚中 , 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 , 他们都是穷人 。
卖的一方是能够刚好满足娶妻生子的条件 , 但再多的也拿不出来了 , 于是为了缓解后面的生活的窘迫 , 就选择将妻子“卖”一段时间给买方 , 以此来挣一些额外的钱 。
典妻婚中的买方则是金钱无法支撑娶妻生子的人 , 但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后代 , 就会用比娶妻生子少的钱进行典妻婚 , 以此来延续香火 。

清朝穷苦百姓
典妻婚虽然是买卖人口的一种 , 但也算一种极其特殊的婚姻形式 。 因此也会与结婚有相似之处 , 首先便是典妻婚也会有“媒人” , 但这里的媒人除了牵线搭桥外 , 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担保人的角色存在 。
因为毕竟典妻婚是没有法律效应的 , 若出了问题古代官府也不会帮忙追责 。 这就需要有个中间人为双方出面进行担保 。
然后就是典妻的双方需要签订“典婚书” , 所谓典婚书其实就是个契约 , 上面会写清楚双方交易的详细条件 , 例如妻子过去生活几年 , 有了孩子之后孩子的归属问题 , 若有多个孩子的情况下如何处理等等 。
更为详细的规则就是由买卖双方进行商定 。

清朝典婚书
【清朝的穷人娶不上媳妇,如何延续香火?办法确实有违伦理】对于买卖双方的男性而言 , 典妻是一种解决“延续香火”这个问题的方法 , 但以我们现在来看 , 实际上是双方对于妻子人权的剥夺 。
要知道 , 在古代 , 被典妻婚后的女子往往都有着很凄惨的下场 , 在被买家买回去之后 , 买方并不会真正的将她们看作自己的妻子 , 不仅要她们作为“生孕机器”存在 , 还要在买方家中承担十分沉重的徭役 。

在她们生下了孩子、到了典妻时限之后又要面对骨肉分离的痛苦 , 回到家中后 , 因为相隔时间太长 , 家中的孩子也对自己的母亲早已淡忘 , 村子中的人又会对自己指指点点 。
有的家庭甚至还会将妻子多次“典当” , 完全将女性当成了交易物品 , 这样的日子 , 可想而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