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雅斯贝尔斯:用生存哲学探求生命的真谛( 三 )


即便是经过如此多的解释 , “统摄”到底是什么 , 以及提出这个概念究竟对于现实有什么意义?

如果对于康德哲学有所了解的话 , 就会发现 , 雅斯贝尔斯的“统摄”跟康德的“物自体”非常像 , 不过用康德来去解释雅斯贝尔斯 , 就仿佛用一个更难的体系来去替换了需要解释的体系 , 所以以下就尝试用一些通俗简单的语言 , 对统摄的概念内涵以及作用做出解读 。
科学强大之后 , 人们常常会产生一个直观的想法 , 这世界是可以被完全认识的、被完全理解的 , 以至于在此基础上 , 可以被完全操纵 。 如果说在蒙昧时代 , 人的思想是信仰占据主导地位 , 那么在科学时代 , 就是认识占了主导地位 。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 , 会逐渐出现极端的状况 , 人将全部的信仰驱逐出了头脑 , 并产生一种狂妄的自大——人必然会驾驭自然 , 并以替代对神的崇拜 。 但如此一来 , 人就会陷入一种对认识的无限追逐中 , 同时由于自身生命的有限性 , 这二者之间就会形成一股漩涡 , 把人吸引进虚无的深渊 , 因为一旦意识到在有限的生命中要完成一个认识到无限自然的不可能的任务时 , 人难免会濒临绝望 。
与此同时 , 纯粹的科学式的思维 , 会带来直接的因果观念 , 并把道德等精神内涵驱逐出人的思维体系 , 极端的情况下 , 就会让人变成一个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机器 , 而失去了自身更高、更具超越性的思想 。
康德的“物自体”的概念 , 强调的就是我们所认识到的客体 , 并不是真实的客体 , 而是我们感官对“物自体”的反应 , 物自体是无法被真正认识到的 。 借此 , 康德在认识当中为信仰留出了一个空间 , 当我们知道认识是有界限有效力的情况下 , 就会保持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敬畏 , 用信仰、道德来去填补那些无法认识到的地方 。
同样 , 雅斯贝尔斯的“统摄” , 也是指“存在”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 我们认识到的客体 , 只是被主体客体化了的存在 , 比如我们看到的花 , 只不过是人的眼睛所感受到的一种现象 , 如果用现代科技 , 换成在X射线下 , 鲜花就会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
但雅斯贝尔斯与康德不同的地方在于 , 物自体强调的是认识的局限 , 认为有很多是人的认识无法达到的 。 统摄则强调人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去看待存在 , 存在就是所有这些角度的综合 , 就像盲人摸象 , 最终那个象虽然不能被完全的真实的认识到 , 但只要摸的人足够多 , 那么就会更接近“真相” 。

基本上 , 这就是统摄概念的通俗含义 。 那么这个概念提出来又有什么用呢?
这时就要把黑格尔拉出来 , 在黑格尔的历史观中 , 世界是有一种明确的动力和目标的 , 最终会朝向一个明确的方向 。 马克思正是借鉴了这个思路 , 得出了他独特的结论 , 一种必然的、注定的历史方向 。
而雅斯贝尔斯的“统摄”则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 他强调了事物的多种可能性 , 倡导在多元化的视角下 , 对存在的多重理解的综合 。 这样的观念里 , 历史就不会是一个循着某一个必然的方向前进的事件集合 , 而是能够被无限打开的存在空间 。 历史失去了其明确的方向 , 而换来了无限的可能 。
正如萨特对存在主义的总结——存在先于本质 , 即对人存在的颂扬背后的对自由的肯定 , 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 , 不仅把自由赋予了个体 , 也把自由赋予了人类的整体 。

【卡尔·雅斯贝尔斯:用生存哲学探求生命的真谛】个人的经历 , 可以由自我来创造 , 面向个体展开一个生存的可能性空间 。 而全体的经历 , 也就是历史 , 也同样是群体共同创造的 , 它并不会注定朝着某一个方向发展 , 未来的历史 , 也是一个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可能性空间 , 在那里 , 人把对自由的承诺 , 兑换成现实的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