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雅斯贝尔斯:用生存哲学探求生命的真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存在主义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 , 虽然当前已渐式微 , 但依然是西方哲学的主流 , 也正是这一点 , 了解存在主义也更有助于了解当今世界的主要精神状况 。
不过 , 鉴于被奉为存在主义代表的海德格尔在行文上的晦涩 , 以及前存在主义的代表克尔凯郭尔的神秘、尼采的癫狂 , 存在主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理解的 。
同时 , 也正是由于这种难以理解 , 会让诸多的各种观念顶着存在主义的帽子、以其鲜艳的观感 , 冲击着人们的思想 。 存在主义既像是个万花筒 , 看进去会折射出不同的光彩 , 又像是一个世界邮筒 , 被塞进去五花八门的新鲜理念供人取用 。
在存在主义的阵营里 , 卡尔·雅斯贝尔斯承袭克尔凯郭尔和尼采 , 并在海德格尔之前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生存哲学” , 相对来说 , 雅斯贝尔斯的思想更贴近现实并更容易理解 , 所以从对他的理念的理解中 , 也能够一窥存在主义的究竟 。
存在主义:从神到人的回家之路
即便是在今日 , 每一个生活在现代世界中的人 , 依然会不时产生一种虚无、无家可归的感受 。 在高速发展的科技和物质文明之下 , 狂奔的人们总会在偶尔的喘息时间里去思索人生的意义 。 这仿佛是华丽的现代世界的一道旧时的伤疤 , 哪怕是如今文明社会极力的用某些眼花缭乱的装饰将其掩盖 , 也无法真正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 。
将时间倒回百余年 , 也就是这个伤疤刚刚形成的阶段 , 在尼采喊出上帝已死之后 , 伴随着一战的全球化发展 , 带来了世界性的繁荣 , 也同时绞碎了宗教这一人类依存了上千年的精神寄托 。
现代世界的人 , 被逐出神的伊甸园 , 被迫在世俗的世界里寻找人生的终极意义 。 但面对工业革命后平均化、机械化、大众化的时代 , 任何人似乎都可以由其他人完全替代的时代 , 人能作为独特的自身实际存在 。
也正是这样的背景下 , 存在主义 , 作为迎合当时大众的心理需求 , 在神被祛魅之后 , 承担起了为人们寻找破碎现代世界中的精神家园的作用 , 毕竟在失去了神的庇护后 , 人生的意义就无法寄托在来世或者天堂之中 , 而深陷于琐碎的日常生活的人们 , 面对注定的有限生命时 , 虚无感必然会在反思中占据上风 , 这时就需要一种能够在尘世获得对人生超越的智慧和理论 。
生存哲学:探索人存在可能性的交流之道
雅斯贝尔斯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中对其生存哲学做了最广义的定义:“生存哲学是利用一切事实的知识的、然而又是超越性的思维 , 由于此 , 人想要成为他自己 。 这种思维不认识对象 , 而是同时澄明和获得如此思维的人的存在 , 由于它超越了一切确定存在的世界知识 , 因而(作为哲学关于世界的态度)它是飘忽不定的;然而也因为此 , 它(作为存在的澄明)呼唤着自由 , 并且(作为形而上学)通过召唤超越而创造它无条件行动的空间 。 ”
这似乎很难让人理解 , 实际上 , 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就是“关于生存的恶哲学” 。 作为关于生存的哲学他构建了两个空间:其一是广阔的空间 , 在此间雅斯贝尔斯追问的是一切现实对于生存的意义;而还有一个狭隘的空间 , 在此间 , 他探索什么是生存 , 生存是如何生成的以及人是如何体验到生存的 。
基于此目标 , 雅斯贝尔斯从最基本的人生体验中 , 将人的存在方式划分出四个层级 , 分别是此在、一般意识、精神和生存 。
此在是人的肉体存在 , 即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生命 , 包括人的本能和冲动 , 是最低一级的人的存在方式;一般意识是知性 , 是人进行认识和逻辑思考的能力与可能性 , 是一切个别意识现象中的同一意识;精神是人在此在和一般意识的基础上达到的理念和价值观之总体;生存是人最高一级的存在方式 , 是人的本真存在 。
推荐阅读
- “诺贝尔遗珠案”还没有解决,就被砍了?
- 15年老汉放羊捡到受伤“大鹅”,养了13天,却发现哪是鹅?是宝贝
- 卡尔纳普: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代表,科学哲学里程碑似的人物
- 5种最耐热的动物!骆驼第5,庞贝蠕虫第1,把火山当“泳池”
- 地球磁场多长时间翻转一次?一颗古老的贝壳杉树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 建造大型对撞机这个问题,中科院院士王贻芳赞同,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反对
- 河南老农钓到背插4箭的怪龟,竟是来自商朝的宝贝?
- 英国新书爆哈里夫妇猛料,事与小贝夫妇、戴妃、女王和梅根闺蜜
- 四方交易!火箭获中锋,康利辅佐詹姆斯?贝弗利助力巴特勒?
- 外星文明有多先进?卡尔达舍夫理论中有四个级别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