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遗珠案”还没有解决,就被砍了?


“诺贝尔遗珠案”还没有解决,就被砍了?


文章图片


“诺贝尔遗珠案”还没有解决,就被砍了?


【“诺贝尔遗珠案”还没有解决,就被砍了?】
根据《中国科学报告》的数据统计 , 仅2017年就有144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 其中71位来自美国 , 有58位获得了化学、生理或医学或医学工程的杰出奖 , 有29位获得了化学或者医学类的重要奖项;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总计有496人 。 然而 , 最出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却鲜为人知 , 因为他们更擅长于“大名鼎鼎”的医学领域:屠呦呦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金奖 , 而屠呦呦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 , 都得不到诺贝尔生理或医学与医学奖的高度认可 。
因此 , 屠呦呦在2013年的获奖也颇受争议:屠呦呦获得的是诺贝尔奖 , 还是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这两个奖项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诺贝尔遗珠案”还没有解决 , 就被砍了?诺贝尔遗珠案指的是1902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们被砍了 , 这与屠呦呦获奖的争议性无关 。 虽然屠呦呦在中国并不为人所知 , 但是她在1902年至198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 诺贝尔奖是一个严谨的奖项 , 是靠名字定分量的 。 第一个获奖的科学家 , 在后人们看来已经具备了对科学的巨大贡献 , 应该获得这些奖项 。 换句话说 , 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 拥有了获奖的资格 。 因此 , 屠呦呦被砍 , 也怪不到别人身上 。 因此 , 这个奖项本质上与获奖者个人是怎样的科学家没有关系 , 而是获奖者发现了如何提升了自己的生理或者医学领域的成果 。
其中 , 屠呦呦通过对“疟疾”的研究 , 发现了青蒿素 。 而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的1902年至1980年的这段时间 , 屠呦呦在中国所研究的科学中是非常领先的 , 她在很多其他领域获得了诺贝尔奖 。 就以屠呦呦所在的1905年至1980年为例 。 当时 , 中国的年均气温都在20多度到30多度之间 。 而与当时的科学家们预期的“气温偏低 , 但是植物的有毒物质(疟疾)很高 , 所以要多浇水”不同 , 屠呦呦在1900年提出的“大量种植青蒿 , 用以防疟疾”实际上没有成功 。首先 , 青蒿素并不是“大量种植青蒿 , 用以防疟疾”这样一种方法 。 首先 , 要种植青蒿需要大量的种子 。 其次 , 青蒿素是“一种从人植物种子中提取的生物碱” 。 那么 , 青蒿素是怎么合成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通过种子内细胞壁 , 其细胞壁主要由一种含有“三炔-环氧胆碱合成酶”的细菌和一种含有“三烯-环氧胆碱的糖醇”的细菌组成 , 再经过一系列的发酵过程 , 青蒿素才能大规模地提取 。 也就是说 , 提取青蒿素的细菌通过分泌“酶” , 从植物细胞内提取合成青蒿素的物质 。 这和疟疾的“疟可宁”是什么样的东西?青蒿素都是“化合物” , 本质上和人体里的一种化合物没有很大的区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