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将在2024年后退出ISS,自建空间站有心无力,中国天宫是唯一选择


俄将在2024年后退出ISS,自建空间站有心无力,中国天宫是唯一选择


文章图片


俄将在2024年后退出ISS,自建空间站有心无力,中国天宫是唯一选择


文章图片


近日 , 国际空间站传来一个重磅消息 , 尤里·鲍里索夫刚刚就任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裁 , 马上就宣布俄罗斯已经决定“在2024年后”退出国际空间站(ISS) 。
听到这个消息后 , NASA国际空间站主任罗宾·盖滕斯还抱有幻想 , 马上跳出来说 , 绝对不会希望美俄之间的太空关系结束 。
若真的退出 , 俄罗斯又该何去何从?

图注:本月中旬 , 尤里·鲍里索夫接替德米特里·罗戈津 , 出任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总裁
之前美国称 , 拜登政府承诺将支持国际空间站运行至2030年 , 如今算下来 , 俄罗斯可能只给美国留了约2年的时间 , 美国寻求解决方法 , 维系美国舱继续运行 , 难度极大 , 毕竟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旅行者”航天公司的团队的“星辰”多用途空间站 , 计划2027年才能发射入轨 , 对于美国来说 , 中间的“空窗期”也将十分难熬 , 所以俄罗斯此举也算是给了美国一记重击 。

图注:俄方先前已经表示将退出国际空间站并自建空间站 ,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紧张是因素之一
有人觉得罗斯航天局的决定有些草率了 , 其实 , 俄罗斯想要脱离国际空间站的想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 , 俄罗斯曾经多次提出过想要建立自己的空间站的想法 。 2021年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成立75周年的纪录片中 , 还展示了“俄罗斯轨道空间站”的全新设计 。
但这样就能证明俄罗斯脱离国际空间站之后 , 能解决自己的后路的问题吗?据称 , 鲍里索夫汇报工作时候指出 , 俄罗斯的航天工业如今处境艰难 。 他还表示 , 俄罗斯将从2024年开始建设自己的空间站 。

图注:国际空间站设计服役期限至2015年 , 但两次延长 , 目前设备老化严重
鲍里索夫这段话 , 前半段可信 , 但后半段不乏“打肿脸充胖子”的可能 。 俄罗斯早在2016年就已经有了2024年建自主空间站的计划 , 但当时就认清 , 届时可能会因为俄罗斯经济问题 , 计划会被严重衰减 。
而如今俄乌冲突带来的冲击 , 已经蔓延到了太空 。 即便是俄罗斯有技术 , 但建造和运营空间站 , 都需要极其高昂的资金 , 国际空间站每年耗费大约有30亿美元 , 主要都是美国方面承担 , 才能勉强维持到现在 。 俄罗斯如果想要自己单干 , 一边是俄乌冲突后 , 美西方国家的制裁 , 一边是军耗带来的资金限制 , 想要建造维系空间站 , 简直就是幻想 。
不过 , 俄罗斯此时选择退出 , 也是正确的 , 因为再往后 , 国际空间站的危险性和维护成本都要大增 , 这时候退出不但给自己节省资金 , 还可以给西方增加负担 。

图注:7月24日 , 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 , 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
还有一点很巧 , 那就是中国的问天实验舱刚刚升空 , 俄罗斯就宣布想要退出ISS 。 基于以上 , 对于俄罗斯来说 , 最好的选择就是在退出ISS之后选择与中国合作 。 因为ISS能做到的事情 , 我们的的天宫空间站一样能做到 , 而且从动力上 , “天宫”核心舱配置了4台霍尔电推进发动机 , 这是人类载人航天器上首次使用电推进 , 比传统动力更加强劲 。
【俄将在2024年后退出ISS,自建空间站有心无力,中国天宫是唯一选择】如果俄罗斯航空局选择与中国天宫合作 , 那么用从现在到2024年的2年时间进行过渡 , 完善一下适配等问题 , 俄罗斯宇航员也正好用这2年学习和参与中国航天项目 , 2年后天宫完全进入科研正轨 , 俄罗斯也就可以“无缝衔接” , 避免宇航员无太空站可用的问题 。 同时 , 中俄合作也能对月球与深空探索、特殊材料研究等多领域项目起到推动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