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黄老邪
来源 | 产业科技
承载着中国移动转型梦想 , 咪咕上市梦还未迎来结局 。
背靠中国移动 。 2014年 , 中国移动整合音乐、阅读、动漫、游戏、视频五大基地 。 次年1月 , 作为中国移动面向音乐、阅读、动漫、游戏、视频的唯一运营实体 , 咪咕文化挂牌成立 。
抢占先机 。 早在2005年 , 中国移动就发力内容与应用 。 咪咕承接了中国移动多年积累的丰富版权资源 , 包括超过310万首歌曲、230万小时视频、40万本书刊、30万集动漫以及2万款游戏 。
再造移动目标 。 咪咕是移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落子 , 时任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 , 运营商“除了做好智能管道外 , 还应在数字化服务中占据一席之地” 。 咪咕公司等专业公司承载着“再造一个中国移动”的使命 。
高光时刻 。 咪咕成立前 , 中国移动音乐、阅读、动漫、游戏、视频业务“钱景”可期 。 2012年无线音乐基地占国内市场份额83% , 累计音乐下载量43亿次;2014年阅读基地收入60亿元 , 用户数4亿 , 日均网页访问量4.5亿次 。
IPO梦想 。 成立之初 , 中国移动对咪咕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 表示“将赋予咪咕更灵活的机制体制和灵活性 , 允许外部资本注入并独立IPO” 。
高开低走 。 成立七年来 , 咪咕深耕互联网内容与应用领域 , 视频、音乐、阅读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与用户群体 , 但行业排名靠后 , 用户留存成为棘手问题 , 偶有热度犹如昙花一现 ,
讲元宇宙故事 。 光芒逐年暗淡的咪咕 , 亟待寻找新赛道 。 2021年开始 , 万物皆可元宇宙的热潮掀起 , “蹭”元宇宙概念几近疯狂 。 咪咕不断端出准备好的“元宇宙”故事 , 包括元宇宙的MIGU演进路线图 , 宣布元宇宙总部落户厦门等 。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咪咕 , 比其他企业起点更高、基础更牢 , 却未能享受到时间红利 , 成为视频、音乐、阅读、游戏等领域的领导者 , 而是在市场竞争中慢慢掉队 , 沦为不被看好的第二梯队 。
视频昙花一现
扶不起的“阿斗” 。 易观分析发布的《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年度综合分析2022》显示 , 抖音、爱奇艺、快手、腾讯视频、哔哩哔哩位居2022年1月用户规模排名前五 , 咪咕视频处于第十四名 。
用户数存疑 。 咪咕用户数在宣传与现实中不断被打脸 。 在中国移动A股招股书中 , 2021年6月咪咕视频全场景月活跃用户2.42亿户 , 同比增长14.54% 。 易观千帆统计结果显示 , 2021年6月 , 咪咕视频APP活跃用户为0.31亿 。
在中国移动2021年财报中 , 咪咕视频全场景月活跃客户同比增长45.0% 。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 , 2022年1月 , 咪咕视频月活跃人数为0.35亿 , 较半年前增长11.4% 。
内容缺少独特性 。 在国内视频赛道 , 咪咕视频缺乏独特的内容定位 。 相较于“爱优腾”影视剧制作 , B站的UP主提供UGC内容 , 抖音、快手的短视频 , 咪咕视频未能在用户心智中找到差异化位置 。
重注体育赛道 。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是咪咕凭借体育破圈的开始 , 期间43亿人次通过咪咕视频客户端收看比赛 。 此后接连将国内外足球、篮球主流赛事转播权收入囊中 。
2020年12月 , 咪咕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签约 , 正式成为2020东京奥运会、2020欧洲杯、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四大全球顶级赛事合作伙伴 。
冬奥大火 。 北京冬奥会期间 , 咪咕视频找到流量密码 , 王濛的“相声式”解说使得“看冬奥 , 上咪咕视频”广为传播 , 咪咕视频频频登上热搜 , 在苹果商店下载量一度冲上第二 。
体育版权天坑 。 在咪咕视频前 , 苏宁体育、乐视体育等都发力体育版权 , 但下场惨淡 。 乐视体育曾以27亿元签下中超联赛两年独家版权 , 已经倒闭 。 苏宁旗下PP体育曾以三年7.21亿美元买下英超版权 , 版权合同却在开赛前九天终止 。
高潮褪去重回尴尬 。 赛事不是天天有 , 咪咕手握赛事版权 , 赛时用户关注度与流量骤增 , 赛后难以实现留存与消化 , 用户如潮水般散去 , 重回“爱优腾”原创热门影视剧 。
音乐不温不火
十年老将 。 咪咕音乐前身为2006年组建于成都的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 , 是中国移动最早成立的业务基地 。 经过十余年发展 , 咪咕音乐2020年底初对外宣布 , 客户端用户数突破1亿 , 全场景用户规模达2亿 。
行业遇冷 。 随着短视频平台加速渗透 , 对在线音乐形成跨界挑战 , 咪咕音乐所在行业正面临成长的“烦恼” , 用户数见顶 , 活跃用户下滑等压力导致前景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