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枪决和注射是死刑执行的两种方式;疼痛感如何?


《刑事诉讼法》:枪决和注射是死刑执行的两种方式;疼痛感如何?


文章图片


《刑事诉讼法》:枪决和注射是死刑执行的两种方式;疼痛感如何?


文章图片


《刑事诉讼法》:枪决和注射是死刑执行的两种方式;疼痛感如何?


文章图片


从全球范围来看 , 保留死刑的国家中 , 近现代的主要行刑方式包括电椅、绞刑、斩首、枪决和注射;而行刑方式不同 , 带给死刑犯的疼痛感自然是不一样的 。 如果非要说哪种行刑方式最为残酷 , 当属石刑法 。

死刑是一种极刑 , 也称生命刑 , 是以剥夺死刑犯的生命为刑罚方式 。 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 保留死刑的有55个左右 。 而行刑方式也千差万别 , 现代主要以枪决和注射为主 , 但在过去 , 诸如火刑、虫噬、钝击、碾刑等这种较为残酷的行刑方式也较常见 。

我国是保留死刑的国家之一 , 实际上近些年来我们已经取消了一些适用死刑的罪名 , 但对于一些罪大恶极、影响恶劣的犯罪分子 , 死刑是最有震慑和警示作用的刑罚 , 这大概也是得以保留主因 。
过去 , 我国在死刑执行上以枪决为主 。 从1997年开始 , 我们将注射死刑纳入行刑方式中来 , 形成了枪决、注射死刑并存 。 我国是全球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引入注射死刑的国家 , 之后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国家也将其作为死刑执行的一种方式 。

各国之所以将注射死刑纳入进来 , 实际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 。 相较于枪决 , 注射死刑不仅表面上更显人道 , 不会“见红” , 更重要的是几乎对死刑犯不会带来任何生理上的痛苦 。
为什么注射死刑几乎没有任何痛苦?如果简单解释 , 注射死刑所使用的药物并非是我们所认为的“毒药” 。 实际上 , 注射死刑的药物包括三种 , 即硫喷妥钠、巴夫龙、氯化钾 , 三种药物无一例外都是无毒或者低毒的 。 之所以能终结生命 , 原理是通过静脉注射 , 在三种药物“各司其职”下 , 逐渐让其呼吸衰竭、心跳终止而致死 , 而非依赖剧毒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 硫喷妥钠是药物成分之一 , 而其作用是让死刑犯丧失意识 。 也正是因为硫喷妥钠有让人丧失意识的功效 , 所以理论上被执行人是感受不到痛苦的 , 最多可能行刑前有心理上的痛苦 。 在无意识的状态下 , 巴夫龙所产生的呼吸衰竭和肌肉麻痹作用 , 被执行人就感受不到了 。 而氯化钾是为了让心跳加速 , 从而使得药效推进遍布到全身 , 辅助加速是它的主要作用 。
从药物无毒的成分和致死原理来看 , 被执行人自然是感受不到痛苦的 , 这就是为什么说注射死刑是最为人道的死刑执行方式 。 其实如果不从原理角度出发 , 三种药物同时也用于“安乐死” , 药物成分和配比几乎与安乐死无异 , 安乐死既然感受不到痛苦 , 那注射死刑自然也是一样的道理了 。
虽然注射死刑让死刑犯感受不到痛苦 , 显得更为人道 , 但相较于枪决 , 实际上注射死刑的成本更高、环境要求更高 , 需要建立专门的药物注射室或药物注射车 , 相较于枪决只需要在空旷地带执行 , 投入和成本无疑是巨大的 。 也正是基于成本的考量 , 所以现阶段我们并未完全摒弃枪决 , 多数地区还是以枪决为主 , 像云南昆明这种完全告别枪决的城市还是少数 。
综上 , 如果单说注射死刑能否给犯人带来疼痛 , 毫无疑问疼痛感是所有行刑方式中最低的 , 甚至无任何痛苦可言 。

当然 , 注射死刑的应用面还不算很广 , 当下枪决仍然是主流行刑方式 。 但尽管枪决显得不是那么“体面” , 实际上也无疼痛感可言 , 毕竟枪击的是要害部位 , 能在瞬间致死 , 还没等疼痛感通过神经刺激传导到大脑 , 实际上死刑犯已经倒地了 。 所以枪决的疼痛感也可以忽略不计 , 除非是“补枪” , 但“补枪”的概率极低 , 一般都是一枪毙命 。

如果非要说疼痛感最大的行刑方式 , 当属“石刑”莫属 。 石刑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行刑方式 , 也被普遍认为是最残酷的行刑方式 。 尽管古老 , 尽管一些国家取消了这一行刑方式 , 但在某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 , 比如阿富汗、伊朗、伊拉克、苏丹、印尼等 , 依然还保留着这种古老而残酷的行刑方式 。
所谓石刑 , 即把犯人的下半身埋在沙土中 , 然后众人手持石块对其击打 , 直至死亡 。 这个过程对犯人造成的伤害和疼痛感自然不言而喻 。 更重要的是 , 石块是专门事先挑选过的 , 目的就是为了给犯人带来强烈的疼痛感 , 以此达到最大惩戒和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