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到了,俗话说“早立秋冷嗖嗖,晚立秋热死牛”,啥意思


立秋到了,俗话说“早立秋冷嗖嗖,晚立秋热死牛”,啥意思


文章图片


立秋到了,俗话说“早立秋冷嗖嗖,晚立秋热死牛”,啥意思


文章图片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立秋节气的到来将预示着要进入秋天 , 气温也会随之有所变化 。 虽然立秋节气是秋天的开始 , 但并不见得立秋后 , 马上就会降温 。 俗话说“早立秋冷嗖嗖 , 晚立秋热死牛” , 这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早立秋和晚立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

“早立秋与晚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 , 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 于每年的8月7日或8日交节 。 今年立秋的时间是公历的8月7日 , 也就是农历的七月初十 。 立秋既然是每年的8月7日或8日交节 , 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 , 怎么还会有早立秋和晚立秋这么一说呢?
大家知道 , 立秋节气虽然在阳历的时间是固定的 , 于每年的8月7日或8日交节 , 但是在农历的月份时间却不稳定 , 而且偏差还会很大 。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是公历与农历的计算方法不一致所导致的 。
据科学观测、月球环绕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9.5306日 。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历 。 而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22日 。 这也是我们所使用的阳历 。

这样算起来农历和阳历一年就少十天多 , 三个农历年就会比三个阳历年少一个月 。 为了弥补这个差距 , 农历的历法就引入一个闰月的制度 , 也就是闰月 。 因此二十四节气虽然在公历上的时间不变 , 但在农历上就有了早晚之分 。
古人认为 , 如果立秋节气处在农历的六月份交节就是早立秋;如果立秋节气处在农历的七月份交节就是晚立秋 。 当然 , 也有一些老人说“早立秋与晚立秋”是按节气交节的时间点来说的 。 如果立秋交节在中午12点之前就是“早立秋”;在中午12点之后则是“晚立秋” 。
小编倒是倾向于月份的划分早晚 , 毕竟有着一定的时间差距 , 而按一天之中的交节时间不同来预测以后的天气状况 , 着实没有一点说服力 。 今年的立秋是公历的8月7日农历的七月初十 , 那也就是说 , 今年属于晚立秋 。

“早立秋冷嗖嗖 , 晚立秋热死牛”
了解了早立秋晚立秋 , 这句俗语就不难理解了 。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是早立秋 , 也就立秋节气出现在农历的六月份 , 相对往年来说 , 天气就会凉爽一些;如果是晚立秋 , 也就是说 , 立秋节气出现在农历的七月份 , 相对往年来说天气就还会继续热一阵子 。
古人认为六月是未月属火 , 如遇到立秋属金 , 火克金 , 火气就会减弱 , 天气也就会凉爽起来;如果立秋在七月份 , 便会有“秋老虎”出现 。 这也是古人常期观察的总结 , 在早立秋的情况下 , 出现“秋老虎”的概率较小 , 而晚立秋的情况下 , 出现“秋老虎”的概率就会很大 。
“秋老虎”当然这是一种炎热天气一种象征的说法 , 俗语多是这样 。 “早立秋冷嗖嗖 , 晚立秋热死牛”这个句俗语当然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 其实 , 并不见得早立秋就会一下子很冷 , 晚立秋也不可能就会把牛热死 , 这都是相对性的一种夸张的说法而已 。
人们之所以拿“热死牛”来比喻天气的炎热 , 毕竟在以前的农耕时代 , 牛是人们耕田的主要劳动力 , 这也是为了人们好理解天气炎热才这样说的 。
其实 , 无论早立秋还是晚立秋 , 是都会热一阵子的 , 因为立秋后的“庚日”才是末伏的时间 , 毕竟立秋节气是都处于中伏与末伏之间的 。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 三伏天不过 , 暑气自然不消 。

【立秋到了,俗话说“早立秋冷嗖嗖,晚立秋热死牛”,啥意思】由此看来 , 今年立秋后还会热上一阵子 。 当然了 , 这句俗语也不见得完全准确 , 毕竟俗语都有着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限性 , 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理解就行了 。 现在的人们生活条件好 , 炎热也威胁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 再说了 , 炎热天气对庄稼有利而无害 , 俗话说“该热不热 , 五谷不结”嘛!具体今年立秋后会不会炎热 , 我们只有等立秋过后去验证这句话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