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热衷元宇宙


为什么热衷元宇宙


文章图片


为什么热衷元宇宙


今年上半年笔者在北美洲出行 , 你会经常听到当地职场的友人说又投了一个Metaverse相关的公司 , 这个概念最近越来越火 , 感觉下一个风口要来了 。 的确 , 近期国内外科技创投界都在热议一个概念——Metaverse(元宇宙) 。

它是Facebook下注VR领域的直接推动因素 , 是英伟达CEO黄仁勋眼中正在到来的下一个时代 , 它被Google联合创始人谢尔盖 · 布林认为是未来几年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 它也是近几年来被腾讯反复强调的 “全真互联网”的背后理念…...
有人说“Metaverse”的重要性堪比当年“互联网”概念的出现 , 将在未来10年对人类社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也有人说 , 所谓的Metaverse只是一个充满噱头的新故事 , 大家都裹着高大上的“宇宙”外衣来吸引资本……
有国外朋友谈一个趣事 , 他参加一个婚礼 , 宴席上放了印有二维码的小卡片 , 宾客用手机一扫描 , 就能借助软件给新人送上祝福 。 大家送上的祝语、图像很快便出现在宴会厅荧幕上 , 供宾客赏玩 。

就在亲朋好友送上各种温馨祝语时 , 荧幕上出现国家领导等人的祝语 。 难道新人认识这些政坛人物?我朋友正纳闷时 , 内阁总理、本地著名歌手、新郎最崇拜的球星也来凑热闹 , 这才莞尔一笑 。 这些“名人”只不过是一些宾客找来的“替身”(avatar) , 而宴席上那些跟不上科技发展的人 , 始终被蒙在鼓里 。
当然 , 这只是avatar在数码科技的最初浅体现 , 更“逼真”的玩法是套上虚拟实境眼罩和穿上装着感应器的背心 , 让自己的avatar在元宇宙追逐另一种虚拟存在 。
【为什么热衷元宇宙】看过电影《阿凡达》的人都意识到Avatar指“化身”或“替身” , 是生命在另一个虚拟空间的延伸与体现 。 翻阅字典才知道avatar源自古梵文avatarah , 原指神明的降临 。 印度教用它来指神明在人世间的化身 , 例如以毗湿奴(Vishnu)或其他神明的姿态现身凡尘 。

Avatar这个字眼在18世纪末被纳入英文 , 除了指“化身”或“替身” , 也可以是某种哲思、理念的体现 。 科技年代到来后 , avatar有了新的诠释和更广泛的用途 , 大家可以选择各种图像、造型 , 或以机器人作为自己的“替身” 。
几千年前神明的降临 , 成为今日电玩或数码世界里的某种“化身” , 只不过化为“名人”在宴席上送上的祝语 , 总不免有“假作真来真亦假”的况味 。 但这毕竟只是无伤大雅的嬉戏 , 只能莞尔一笑 。
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 , 不久前在一项大型国际科技展上 , 分享他们对元宇宙的未来构想 , 例如让家中的机器人成为“替身” , 自己到国外出差时 , 随时可以进入元宇宙指挥“替身”喂养家中宠物狗 , 还能在机器人抱起狗儿时 , 感受到与狗儿玩耍亲昵的喜悦 。 理论上 , 未来的元宇宙能让人感受到走近森林大火时的炽热、在雪地漫步时的寒冷、遭子弹射中时的疼痛等 。
有了超越时空与距离的特殊功能 , 机器人能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危险或艰巨的工作 , 例如维修有辐射危险的核电厂 , 进入地震废墟救人 , 也可以“仿造”探索月球或火星表面的虚拟体验等 , 只不过这始终是一种“人造体验” , 再逼真也替代不了真实的经历 。
世界最大的企业如微软、谷歌、苹果正一头栽入这个新领域 , 投入大量资源来开发元宇宙 , 因为他们认定有很大的市场潜能 , 人们会很乐意遁入元宇宙去寻找现实世界所无法给予或满足的各种体验 , 用虚构的元宇宙弥补现实世界的缺失 。
让人费解的是 , 人类生活的这个地球明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 天天有各种天灾人祸在世界不同角落上演 。 除了气候变化 , 还有各种议题分化撕裂社会 。 很多地区因人心的贪婪过度发展 , 导致生产过剩、发展失衡 , 也有很多的赤贫;与此同时 ,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
有那么多棘手问题迫在眉睫 , 为何却宁可把资源、时间和精力花在构建元宇宙?也许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已无从下手 , 宁可遁逃到重新构建的虚拟世界 。
但是 , 元宇宙真的是个能让人忘却现实和烦恼 , 让身心舒悦的美好世界吗?
笔者看《纽约时报》最近的一篇报道便点出元宇宙的黑暗面 。 一些经常涉猎这一领域的女性就发现 , 她们的“化身”经常在元宇宙遭陌生人的“化身”攻击、欺凌 , 甚至性侵和非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