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带五本书穿越到古代,你会带哪五本?为什么?

谢邀 。

第一本繁简对照字典 。到了古代你可能看不到繁体字,沟通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沟通是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 。

第二本当朝当代的史书 。这样可以摸清历史走向 。

第三本《曾国藩传》学学曾国藩的生财之道 。

第四本当代的礼仪书 。在古代不懂礼仪,估计活不过半集 。

第五本各种发明技术的书 。

其他网友观点

如果能带五本书穿越到古代,我一本书也不会带 。带也没有用,就拿现代人来说,为了生存,追求物质,一个穿越一百年的人,拿一本童话故事《萝卜又回来了》叫现代人献一份爱心,现代人没有人会去做,还会说他是精神病 。一个时代就好比一个台阶,不可能一步迈到高台 。再深奥一点,现代科技发达,探索宇宙 。如果,有一个人,那一本书说,天体就是一个大机器,缺少关键的一颗天体就会停止运行 。而人造地球卫星与流星就是太空垃圾,有人会相信吗?

其他网友观点

倘若真有这样一个穿越的机会,只要是去1840年之前的中国古代,带好下面五本明清 “冷门”图书,穿越到哪朝哪代,多么大展宏图的理想,都将外挂开启 。

一:《远西奇器图说》 明朝 王徵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明末一本相当冷门的工具手,带上一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明末机械家王徵的心血宝典《远西奇器图说》 。


如果能带五本书穿越到古代,你会带哪五本?为什么?

文章插图

王徵,西安教师家庭出身的爱国学者,明末数学家张鉴的亲外甥 。因家学渊源,学得一身数学机械学本事,进京赶考时结识了在京传教的德国学者邓玉函,一番针尖对麦芒的学术碰撞,智慧的火花从此迸发 。

虽说他一生不得志,还差点被崇祯帝处死,却化悲痛为科学,写就《远西奇器图说》,书中既有当时欧洲最先进的数学与机械学思想,更有欧洲五十四种先进器械,还有他结合东西方科技首创的二十四种新工具,比如踏板的自行车,风力驱动的磨盘,能将黄河水引入干旱区的虹吸管 。涵盖工农生产各行业,且每一种神器,都配有通俗文字与生动插图 。就是比起《天工开物》,也是更方便好用 。

怀揣如此高技术含量的神书,无论身在哪朝哪代,种地打粮开荒修坝等各种苦活,必然保质保量且刷刷提速 。名垂青史的功业,轻松就可完成 。

二:《瘟疫论》 明朝 吴有性

穿越到古代,生病是高风险事 。现代常用药物,放古代常找不到影 。大瘟疫爆发时更是恐怖死亡席卷 。明朝人吴有性的《瘟疫论》,因此也是必须带的救命宝书 。


如果能带五本书穿越到古代,你会带哪五本?为什么?

文章插图

明代名医众多,吴有性是名声比较低调的一个,医学贡献却是独一号的颠覆性:创造性的提出了“传染病”的理念,更将以往几千年里,各类中医典籍里笼统归为一类的瘟疫病症,精心甄别为七大类 。且每一类都对症下药,提出完备的卫生预防与治疗方式 。甚至更有大瘟疫时成熟的公共卫生防疫理念 。其中独创的药物“达原饮”,效用更是历经了时间考验,在二十一世纪非典肆虐全球的时候,立下震惊世界的一功 。

如果说在他之前,人类应对瘟疫,还好似在黑暗中痛苦摸索 。那么吴有性,就是一个伟大的点灯人 。而带上缩影了他一生智慧的著作《瘟疫论》,就是一盏足以护身的明灯 。哪怕身在瘟疫肆虐的汉末元末明末等年代,也足能应对考验 。甚至,更可救命无数 。

三:《广舆图》 明朝 罗洪先

古代制图绘图的技术十分落后,道路地点也大多只能画个大概 。现代人倘若在古代,拿着古时的地图找路,十有八九要蒙圈 。所以,一本精确的导航神书,也是必须带上——明朝罗洪先的《广舆图》 。


如果能带五本书穿越到古代,你会带哪五本?为什么?

文章插图

罗洪先,大儒王阳明的弟子,嘉靖八年的状元郎 。一生跨界发展:练武练成明朝相扑高手,研究数学研究出新方程,教书教出了战将邓子龙 。就连画地图的爱好,都画出了这涵盖明朝全境的著作《广舆图》,指路效果十分强 。

而比这图纸更强的,更有《广舆图》里颠覆性的制图理念,把中国传统的“计里画方”绘图模式更进一步,以精确的数学计算标注位置,确保指哪画哪 。如此突破成就,也叫罗洪先被欧洲人称为“东西方两大制图学家之一” 。以法国人拉尔达的吐槽说,17世纪起,欧洲许多地图学家的杰作,其实都在毫无廉耻的剽窃中国的《广舆图》 。

所以,如果穿越到明朝,《广舆图》就是必备 。穿越到明朝以外的朝代,只要能吃透书中的制图思想,再莫测的地理环境,也都能准确绘出地图 。任何一朝代里,都是大用场 。

四:《纪效新书》(十四卷本) 明朝 戚继光

很多男生都满怀当名将的梦想 。想穿越到古代做名将,自然需要学习 。最值得学的军事读物,正是明朝战神戚继光的《纪效新书》 。而且,必须是“十四卷本”这一版 。


如果能带五本书穿越到古代,你会带哪五本?为什么?

文章插图

【如果能带五本书穿越到古代,你会带哪五本?为什么?】以戚继光自己话说,他写《纪效新书》初版时,还只带着几千打倭寇,写《练兵实纪》时,打的只是草原攻防战 。直到晚年调职广东,深情回顾一生百战不败岁月,这才对两部典籍去粗取精,合成精华版的《纪效新书》十四卷 。

这部精华兵书,可谓全面通吃:学练兵?这书不单讲冷兵器火器配合战术,还讲冷兵器作战操典 。学管理?这书更讲怎么给士兵练胆练心 。甚至兵器打造工艺,军队基本搏击训练,书中也全有靠谱学问 。且句句通俗易懂,好似戚继光亲自手把手来教 。

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东南时,被清朝贵族嘲笑为文弱书生的曾国藩,翻着十四卷《纪效新书》招兵买马,把一群没摸过枪的农民练成铁血湘军 。再造清朝的赫赫武功,惹得慈禧太后都惊叹:汉人凭一本书就会打仗?像曾国藩一样学习,一定都能打胜仗 。

五:《冰鉴》 清朝 曾国藩

穿越所需的五本明清“冷门”书里,《冰鉴》是唯一清朝书,却也是最离不开的 。因为它讲的,是做大事最需要的基本功——识人用人的能力 。


如果能带五本书穿越到古代,你会带哪五本?为什么?

文章插图

因为这功夫难度太高,好些穿越小说,总喜欢把主人公设定为历史专业出身,以此降低打拼难度 。但如果熟读了《冰鉴》,就算不懂历史,也照样有这高难度本事 。

因为这部宝典,就是清末强人曾国藩,毕生的识人用人的经验心血 。满是从细节入手,迅速掌握对方性情品格的学问 。不信就看学这书学了一辈子的曾国藩好儿子曾纪泽,硬是凭着强大识人功夫扬威谈判桌,叫凶悍俄罗斯乖乖吐出侵占中国的伊犁国土 。如此威力,就算穿越到某些奸臣小人扎堆的王朝里,读透其中功夫,照样能把极品坏人玩于股掌 。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