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价大涨,猪价持续沉沦,鱼价猪价“两个极端”是什么情况?
鱼价大涨 , 猪价持续沉沦 , 鱼价猪价“两个极端”是什么情况?

文章插图
猪肉价格持续下跌是由于市场的肥猪供大于求 , 消费量不足而造成的 , 长期的高价带来长期的低价 。现在是市场经济 , 物价有涨就有下跌 , 不可能一成不变 。前年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 , 国内生猪养殖受到很大的破坏 , 生猪养殖数量大幅度减少 , 同时 , 近几年养猪政策的变化 , 环境保护、禁养殖区的划定等 , 新农村建设禁止村庄内养猪 , 这些因素使农村养猪数量大幅度减少 , 农村部400个定点监测县的数据显示 , 2019年8月生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8.7% , 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7.4% 。2019年6月份后由于国内肥猪资源严重不足 , 造成了国内猪肉价格的暴涨 , 就我们这里的猪肉从每斤7元左右暴涨到45元左右 。养猪成为了摇钱树 , 在养猪的红利时期内 , 养猪人是赚得盆满钵满的 , 出栏一头肥猪利润就超过1500元 , 有的分析说出栏一头肥猪利润超过3000元 。如此高的利润吸引了国内热钱涌入了养猪业 , 大家又出台养猪的以后政策 , 一时间各个地方修建养殖场是热火朝天的 , 大多数养猪企业是冲着养猪高额利润和项目补贴 , 前年年底国内生猪养殖数量增加就超过30% , 一方面是肥猪源源不断地出栏上市 , 有另一方面是猪肉的销售量一蹶不振 , 虽然今年国内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 , 人们能够放心大胆地外出走亲访友和聚餐 , 国内旅游业和餐饮业得到了恢复 , 维持旅游人员明显增加 , 刚过去的清明假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已恢复到疫情前同期的94.5% , 五一小长假旅游人数已经超过2.3个亿 , 旅游业的恢复带动了餐饮业的恢复 , 猪肉的消费量应该快速恢复 , 实际上市场的肥猪价格一直跌跌不休 , 而猪肉价格下降幅度很小 , 许多地方的猪肉价仍然在20元左右徘徊 。为什么猪肉价格仍然维持在高价位上呢?这主要是每一个地方都只有一家屠宰企业 , 一家独大 , 过去是相互制约 , 相互竞争 , 现在就一家 , 形成了垄断 , 低价收肥猪 , 高价批发白条猪 , 猪肉价格当然就会维持高价不变了 。现在的旅游业已经恢复 , 但是由于猪肉价格贵 , 旅游团队就餐基本没有猪肉菜肴 。早餐和餐饮业的猪肉菜肴价仍然保持在去年高价猪肉时期的价位 , 量没有增加 , 价没有减少 。猪肉销售量没有明显的增加 , 销售量不增加 , 肥猪价就很难回升 。

文章插图
现在市场上是猪肉价格下跌 , 持续销售难 , 而鱼类的销售价格一路狂涨 , 真是水火两重天 , 是什么原因造成鱼类的销售价格一路狂涨呢?是长期的高价猪肉引起消费者的肉食品方式改变了没?不是 , 引起鱼类涨价主要是由于现在不是道路捕捞养殖鱼类的季节 , 二是每年海洋施行2—3个月的休渔期 , 海鱼大量减少上市 。三是长江干流 , 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通江湖泊 , 大渡河、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等重要支流实行10年禁捕 。
一是现在出塘的淡水鱼非常少 , 商品量少会引起价格的上涨 , 现在气温逐渐上升 , 而且水体中的饵料毕竟丰富 , 现在是鱼儿生长最快的季节 , 一般养鱼人是很难捕捞上市的 。池塘、水库和湖泊人工养殖的淡水鱼基本上都是在秋季气温下降后 , 鱼基本停止增重时才捕捞上市 , 现在鱼肉价格上涨是很正常的 。
二是海洋到了休渔期 , 每年都有几个月的休渔期停止捕捞 , 让海鱼繁殖增多 。我国从1995年起在黄海、东海两大海区 , 南海从1999年起每年施行2—3个月的禁渔期 。每年的休渔期会明显减少海鱼的上市量 , 养殖鱼类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 市场上的鱼类主要依靠池塘、水库、湖泊养殖的淡水鱼 , 鲜鱼供不应求 , 价格就会涨价 。
三是“一江两湖七河”地区实行10年禁捕 , 一江两湖七河捕捞的野生鱼类上市量已经停止 , 这些地区人工养殖的淡水鱼供不应求 , 导致鲜鱼的涨价 。“一江两湖七河”地区即长江干流 , 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通江湖泊 , 大渡河、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等重要支流 , 这些江河湖泊从今年1月1日起实行10年禁捕 , 渔民全部上岸转产 , 这些地区都是过去有名的鱼米之乡 , 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鱼类 , 由于过度捕捞 , 长江水系的渔业资源严重枯竭 , 有的鱼类已经绝种 , 有的濒危 , 有的鱼类成为天价鱼 。因此参照青海湖实施十七年封湖育鱼的经验 , 从2003年起 , 青海湖实施封湖育鱼 , 蕴藏量从2592吨增加到10.04万吨 。经过十年的封禁止 , 长江流域的鱼类恢复也可能超过青海湖17年的成就 , 因为长江流域的鱼类不是冷水性鱼类 , 而是生长迅速的经济鱼类 。
由于上面三个因素造成目前市场上鱼肉供不应求 , 价格上涨 , 因此 , 市场上的淡水鱼类相对来说是比较缺乏的 , 水产品供不应求 , 价格就会随着涨价 。也就是说 , 在三大海域休鱼期结束前是鱼类的供应量会减少的 , 淡水鱼的价格会持续涨价 , 在2—3个月的海洋禁渔期结束后 , 大量的海鱼上市就能够恢复正常的价格 。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鱼价大涨,猪价持续沉沦,鱼价猪价“两个极端”是什么情况?】资本是原罪!
推荐阅读
- 29日猪价没守住8元,6月1日-15日,猪价有何逆转?会猛涨吗?
- 猪肉降的这么猛,但又怕猪肉大涨,大量存储还是继续等待观望?
- 21年6月猪价还会上涨吗?
- 谁知道七月份猪价格趋势是怎样?
- 今年下半年猪价、猪肉价格如何?“天价猪”将会一去不复返了吗?
- 种猪销量暴跌3成,仔猪价格创19个月新低,会不会造成未来猪肉价格的报复性上涨?
- 猪价跌破8元,规模猪场和散户,谁会先倒下?
- 生猪价格大跌超50%,养殖户亏损严重,哪些因素蚕食养殖利润?
- 这猪价落的端午节能涨吗?
- 猪价一直下跌,玉米价格却是大涨,老百姓还适合继续养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