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兵马俑会涂装蓝色超导材料?竟然读出不可思议的黑科技故事( 六 )


钩牙挂住弓弦 , 这样就可以在射击的时候 , 不用去使劲拉弦 , 射过箭的朋友都应该有感触 , 拉弦拉久了 , 手绘发抖 , 根本射不准 。
所以 , 当时出土的匈奴弓 , 只有只有23公斤的拉力 。
而匈奴人面对的秦弩 , 却有180公斤的拉力 。

弩兵分前后两排 , 采用脚踩手拉的姿势上弦 , 交替射击 , 有效射程300米 , 150米内中箭必死 , 双排射速每分钟3-5发……

原来 , 匈奴人面对的是一直装备着远古加特林的秦军 , 怪不得打不赢 。
另外 , 史书上记载 , 强弩在前 , 锬(xiān)戈在后 。
《史记·苏秦列传》錟弩在前 , 錟戈在後
即使有少数骑兵躲过了箭雨 , 近身以后 , 还有锬和戈等待着他们 。

西方的冷兵器中 , 并没有发明戈 , 所以 , 当他们的武器专家看到秦戈以后 , 大加赞赏 , 认为这是反制骑兵的精妙武器 , 可以刺、可以勾、可以砍还可以格挡 , 像这样轻松的把骑士挑落下马 , 非常好用 , 和弩机一样 , 可以把一个村民 , 在几个月以内 , 迅速训练成一个战士 。

也是标准化的产物 。
但是 , 史书上的这个锬(xiān)又是什么武器呢?
惊奇三:专诸刺王僚
《史记》上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 吴国公子光想要刺杀吴王僚 , 自己当吴王 。
就拜托伍子胥去帮他训练刺客 。
于是 , 伍子胥找到了专诸 。
专诸问 , 王僚有什么爱好?
公子光答 , 爱吃鱼 。
于是 , 专诸就到太湖边 , 学了做大鱼 , 同时 , 伍子胥秘密帮专诸打造了一把鱼肠剑 , 可以藏在大鱼肚子里 。
到了刺杀那天 , 公子光请吴王僚吃鱼 , 专诸就端着那盘大鱼往上走 。
道路两旁都是吴王僚的武士 , 手里拿着一种叫做铍的武器 。
《史记·刺客列传》门户阶陛左右 , 皆王僚之亲戚也 。 夹立侍 , 皆持长铍 。
铍的锋刃都快划破专诸的衣服了 , 但专诸面色不改 , 走上去 , 献上鱼 , 同时从鱼肚里抽出鱼肠剑 , 一剑刺死吴王僚 。

接着 , 台下的武士们蜂蛹过来 , 用铍把专诸剁成了肉泥 。
公子光继位 , 成了吴王阖闾 。
所以 , 这个铍到底是什么武器?能把壮汉剁成肉泥 。
历史学家们猜测 , 铍应该就是锬 , 这是一种杀伤力很强、很锋利的长刀 。

因为 , 锬(xiān)还有一个读音 , 叫做锬(tán) , 锬(tán)就是长矛的意思 。
所以 , 锬(xiān)、铍、矛 , 这三种兵器应该有相关性 。
但它们三个究竟是什么关系 , 一直没有破解 。
直到兵马俑坑里挖出了这样几把诡异的短剑 , 所有的问题才恍然大悟 。
最开始 , 专家们很疑惑 , 这些短剑怎么没有剑柄?
难道是插在木杆上使用的吗?
果然 , 插上一根长长的剑柄以后专家们懂了 , 这就是失传2000年的锬(xiān) , 也就是所谓的斩马刀 。
这种武器很难驾驭 , 必须是职业武士才能操作 。
比如 , 日本的职业武士使用的薙(tì)刀就是锬(xiān)的演变 。

可以想象 , 即使有匈奴骑兵躲过了强弩和戈兵 , 在后面 , 还有职业化的锬(xiān)刀武士等着他们 , 让他们人马具碎……

继续研究 , 这些锬(xiān)和戈为什么这么锋利呢?
专家们又有了新的发现 。
惊奇四:机械化打磨
科学家用树脂翻模 , 然后放到扫描电镜下面观察锋口 。
结果 , 竟然发现了机械打磨的痕迹 。
在1.5毫米的局部上 , 上万条整齐的磨痕没有一根错乱 , 这不可能是手工制作出来的 。

4万个箭头、每一把长戈和锬(xiān)刀 , 都是这种机械化的打磨痕迹 。
秦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这又是一个未解之谜 , 科学家只是猜测 , 秦人已经掌握了砂轮打磨的机械化工艺 。

但是 , 现在的工匠想用砂轮复刻出这么整齐的磨痕 , 难度极高 , 不适合量产 。
然而 , 即使是砂轮 , 这也是领先世界1000多年的工艺……
接着 , 兵马俑坑里又挖出来的一种失传兵器——吴钩 。
惊奇五:复活吴钩
唐诗中说 , 男儿何不带吴钩 , 收取关山五十州 。
吴钩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兵器?
现实中 , 早就已经失传了 。
甚至还有一个关于吴钩的故事 , 说是吴王阖闾爱兵器 , 得到干将莫邪剑以后 , 就还想要一对绝世吴钩 。
就重金悬赏 。
于是 , 有人贪财 , 杀掉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 用血祭钩 , 打造了一对绝世吴钩 , 送给阖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