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年的蚊子确实要比往年少很多 , 这对于“招蚊体质”的人来说是件好事 , 就像笔者一样 , 往年只要出去 , 露在外面的皮肤上总是会留下几处蚊子“爱的印记” , 而且关键是我是那种被蚊子叮了以后会起一个很大的包(直径通常在2厘米 , 甚至更大) , 还会痒很长时间的体质 。
所以 , 蚊子的减少 , 让今年的我少受了许多蚊子叮咬之苦 。 那么 , 问题来了 , 今年蚊子的减少是为什么呢?蚊子的大幅度减少是不是好事呢?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聊一下这两个问题 。
今年的蚊子为何比往年少?今年的蚊子比往年少 , 主要是因为天气的原因 , 首当其冲的就属高温了 。 蚊子是一种昆虫 , 而昆虫是变温动物 , 它们喜欢温度较高的环境 , 所以在夏秋两季是蚊子肆虐的季节 。 但是对于蚊子来说 , 耐高温也是有极限的 。
蚊子最喜欢的温度区间在25-30℃之间 , 在这个温度区间内 , 温度越高 , 蚊子越活跃 , 同时蚊子的卵、蛹的孵化时间也就越短 。 但是 , 低于或者超过这个温度区间 , 蚊子的活性就开始下降了 。
科学的研究表明 , 蚊子在超过38℃的环境中 , 几乎就会停止吸血 , 众所周知 , 雌性蚊子吸血的目的就是为了繁殖(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来发育卵巢和受精卵) , 吸不到血的蚊子即便是已经成功的交配 , 它们也无法正常的产卵 。
除此之外 , 当温度持续的高于38℃时 , 蚊子的死亡率也开始逐渐地增加 , 尤其是在40℃的环境中 , 多数的蚊子只能存活2个小时 。
除了蚊子外 , 它们的卵、蛹等孵化也需要合适的温度 , 蚊子在水中产卵 , 卵是漂浮在水面上的 , 进而在合适的温度下 , 孵化为幼虫(孑孓) , 这些幼虫不具备在水中呼吸的能力 , 它们是通过腹部末端的呼吸管从水面上呼吸的 , 因此 , 孑孓也是在水面上漂浮的 , 而且头部向下 。
由于水的温度是低于空气温度的 , 所以孑孓和蚊子蛹对高温的耐受能力更差 , 研究表明在水温38℃以上时 , 蚊子的卵、幼虫以及蛹会大量死亡(蛹的耐受能力更强一些 , 在40℃左右) 。
而蚊子产卵通常是在静水中 , 这些静水一旦被太阳照射 , 其温度会持续地升高 , 今年的夏天 , 全国的温度都比往年要高很多 , 持续40℃的高温天气更是频发 , 这使得高温本身就能杀死一部分蚊子 , 再加上蚊子产卵能力下降 , 卵的大量死亡等 , 最终导致了今年的蚊子整体要比往年少 。
其实 , 蚊子不仅怕高温 , 它们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也比较差 , 通常在环境温度低于23℃时 , 蚊子的活性就会大大降低 , 此时的表现就是几乎丧失了吸血能力 , 当温度低于16℃时 , 蚊子的卵、幼虫、蛹会大量的死亡 。
同时蚊子喜欢潮湿的环境 , 所以我们在空调屋里 , 明明有蚊子 , 蚊子却很少叮人(温度和湿度都不满足它们活跃的条件) , 不过 , 不要指望开空调将蚊子冻死 , 因为我们不可能将室内的温度降低到16℃以下 。
蚊子少了是件好事吗?蚊子是人类的第一杀手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看 , 每年杀死人最多的动物就是蚊子 , 高达72.5万 , 这个数字触目惊心 。
世界上已知的蚊子种类超过了3600种 , 其中在我国就超过350种 , 其中最“凶残”的蚊子就是有着“花蚊子”之称的白纹伊蚊了 , 这种蚊子无论白天黑夜 , 无孔不入 。
白纹伊蚊是登革热、西尼罗病毒等多种病毒的传播媒介 , 再配合上其他的伊蚊、库蚊、按蚊 , 蚊子家族至少能传播十种以上的疾病 , 包括疟疾、黄热病、丝虫病等等 。 而这些疾病就是杀死人的罪魁祸首 , 所以蚊子少了 , 对人类的健康来说确实是一件大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