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蚊子是地球上群体数量非常庞大的一个物种 , 早在1亿多年前就已经在生物圈中“肆掠”了 。
和我们一贯认为的“蚊子非常脆弱”的印象不同 , 无论地球环境经受了什么样的变化 , 蚊子作为顽强的生命群体一直幸存到了今天 。
而且自从人类站在食物链的顶点开始 , 许多物种逐渐走向了灭绝 , 唯有蚊子 , 这个每到夏天就嗡嗡乱叫却让无数科学家奈何不得的“劲敌” , 成为敢在人类面前随意飞舞还能越来越壮大的强者 。
科学界过去利用了一切手段试图遏制蚊虫扩散的趋势 , 在已经大面积出现蚊虫叮咬的区域更是采取物理、化学甚至是基因手段消灭蚊虫 , 遗憾的是并没有多少效果 。
【蚊子将会在未来十年内消失?科学界:温度继续走高不排除这个情况】2019年美国科学界向大自然中释放2亿只“基因改造”的特殊蚊子 , 用来缓解蚊虫灾害的影响 。
结果一年半以后蚊虫数量不仅没有明显的下降 , 还导致很多蚊子出现了特殊的进化因子 , 这一计划也被迫提前中止 。
看到这里我们肯定对蚊子恨的咬牙切齿 , 但事情的转折恰恰发生在今年 , 确切来说是发生在今年的夏天 。
今年入夏以后相信大家都有两个共识 , 一个是“热的离谱” , 另一个则是今年的蚊子明显比去年少多了 。
这两者有什么具体的关联吗?还是说单纯的是一次从来没发生过的偶然事件?
中科院的专家人士为我们揭开了谜题 。
原来 , 蚊子作为一种“双翅目”小型昆虫类属 , 其虫卵只能在春夏交际的常温环境中孵育 , 如果温度超过了37度就会给虫卵造成严重的“紫外线灼伤” 。
可今年全球各地的温度都打破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记录 , 中国多半省份气温超过了40度且持续时间相当长 , 在这种高温环境下蚊子卵虫是很难正常发育的 。
说到这里 ,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有一个疑问 , 既然蚊子的虫卵今年都没有孵化 , 是不是意味着未来蚊子的数量也会大幅度减少呢?
还真是如此 , 根据生物学家和气象学家的分析 , 未来几年温度还会继续升高 , 40多度的天气可能会成为夏天的常态 , 加上今年已经消失的蚊虫族群 , 可以判断蚊子以后会成为“稀有物种” 。
学术界还专门制作了有关的数学图谱 , 计算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判断 。
不过也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 , 理由也很简单 , 蚊子在地球上进化了上亿年的时间 , 在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里环境的变化比现在复杂的多 , 为什么蚊子依然到处都是呢?
这个说法是站在进化论的角度 , 认为蚊子可以很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 从现实来看这是非常正确的结论 。
但遗憾的是 , 这一次我们面对的高温环境是骤起的并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就算是进化论也不支持生物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进化出应对环境问题的基因 。
所以蚊子所面对的情况并不是过去上亿年悠久的进化史 。
如果地球温度在未来十年继续上升甚至以很高的速率攀升 , 那么需要经历生死考验的绝不仅仅是蚊子 。
纵观今年各地收集的数据 , 很多生物的生存状况都面临危机 , 科学界对此也提出了警告 。
温度升高可不是热一点而已 , 它的变化关乎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 , 人类当然也不能例外 。
如果我们能够有效遏制高温带来的损害 , 那么还有可能在情况更糟糕以前发展足够强大的科技应付这一切 , 否则“消失”的就不再是一个湖、一条河 , 而是一个文明了 。
地球是太阳系唯一的生命乐园 , 只有珍惜我们脚下的土地 , 爱护地球脆弱的生态环境 , 我们才能在奔赴星辰大海之前 , 幸福的生活在这片乐土上!
推荐阅读
- 为什么我们想打中一只苍蝇这么难呢?
- 今年夏天的蚊子咋感觉比往年的少了?这是件好事吗?
- 面对最致命的蚊子,人类如何「以毒攻毒」?
- 探索未知的夜空——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任务丨Calling太空
- 蚊子的天敌,一天能吃两千只,现在却进了黑名单,咋回事?
- 《欢乐颂3》为啥招来这么多差评?
- 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动物竟是蚊子,假如蚊子灭绝会影响生态平衡吗
- 恐龙灭绝之谜有新解,系两颗小行星先后撞击地球
- 蚊子灭绝不会对生态产生很大影响,为何人类不快点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