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尔的dream house
当夏天结束的时候 , 诺尔已经清楚地认识到 , 富豪之所以成为富豪 , 不是凭借喜好来花钱的 , 而是更看重资产的投资价值——即使他们不这样想 , 他们的投资顾问也不答应 。
在故事的最后 , 诺尔依然心有不甘地反问:「这个房子就是一件艺术品 , 它的价值不应该由其他房子来决定 , 而应该取决于买家愿意为它付出多少钱 。 你会对一幅毕加索的画作讨价还价吗?」
「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进入博物馆 , 而他们的经纪人却希望作品在拍卖行拍得最高价 。 」
说到艺术品 , 当然也有专业的艺术品经纪人 。 相对于《那些买超级跑车的人》和《海边豪宅》的轻松随意相比 , 纪录片《万物有价(The Price of Everything)》的主题则深刻和严肃得多 。
《万物有价》海报
《万物有价》 , 2018年由HBO出品 , 同年获得第34届圣丹斯电影节纪录片评审团大奖提名 , 被视为最好看的艺术主题纪录片 。 导演纳撒尼尔·康采访了艺术品经纪人、策展人、艺术家、艺术史学者、收藏家、拍卖公司老板、艺术博物馆馆长 , 从不同纬度和视角去解读当代艺术崛起的历程、艺术与金钱的关系 , 艺术家与艺术品商人的关系等等话题 。
1970年代以来 , 市场上流通的艺术精品日益稀少 , 且价格高得惊人 。 艺术市场急需寻找下一个追捧的目标 , 于是当代艺术崛起 ,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 时至今日 ,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泡沫严重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
当下全球最重要的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在片中出现时 , 他的一幅作品即将在苏富比上拍 , 估价约为4000万美元 。
但里希特却被这个价格所困扰 。 他的大部分作品由于过于昂贵 , 远远超出了博物馆的收藏能力 , 所以大多被亿万富翁收入囊中 , 而这些人喜欢把艺术品藏在豪宅的地下室里 , 直到永远 。
「我更喜欢在博物馆里看到它 , 而不是在私人收藏里 。 」里希特用他缓慢、轻声细语的英语告诉导演 。
然而为里希特出售画作的苏富比副总裁艾米·卡佩拉佐则不以为然:「博物馆?博物馆很棒 , 我很喜欢它们 , 但如果博物馆的作品太多 , 它们将永远不会被展示 , 像被埋在坟墓里一样 。 博物馆只是一种非常民主的障眼法 , 可以避免与富人打交道 。 」
「对一件艺术品而言 , 价格昂贵是非常重要的 。 」富艺斯拍卖的老板西蒙·德·普里抛出了一个颇有争议的观点 , 「如果艺术品没有经济价值 , 人们就不会在乎 。 」
当代画家拉里·彭斯的态度则截然相反:艺术与金钱毫无关系 。
或许正是由于这样的创作态度 , 这位曾在1960年代名噪一时的当代艺术大师逐渐沉寂 , 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不断贬值 。 本人罹患耳聋 , 却仍在孤独地坚持创作 。
「人们认为我死了 。 」彭斯对导演说 。
但在影片结尾的时候 , 彭斯将多年以来的作品在纽约雅瑞斯艺术中心举行了一场画展 , 再次引起了轰动 。 人们惊叹这位远离市场的艺术家 , 以如此强大的韧性和毅力坚持创作 , 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却从未脱离时代 , 依然引领着当下的世界去追随他的意艺术脚步 。
收藏家斯特凡·埃德利斯和他的收藏
但另一方面 , 无论艺术家们如何看待艺术与金钱的关系 , 或者当代艺术市场有多大价值、有多少泡沫 , 当代艺术本身已经深刻影响了今天人们的审美和生活 。 从苹果手机对包豪斯设计的借鉴与发展 , 到侘寂风在海外的流行 , 人们从当代艺术作品中不断获取新的生命体验和灵感 , 思维方式和观念都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 。
这一切 , 正是由于资本对于当代艺术的强势支撑才得以实现 。 而艺术品经纪人和策展人 , 正是撬动资本不断涌入当代艺术市场的核心力量 。 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了一点的少数人中 , 应该也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
可惜 , 当「万恶的资本」成为一个社会的共识 , 炫富成为一种罪恶时 , 人们是否还会认可这些为富人提供顶级服务的人们的价值?
借用美国哲学家安·兰德的一句话:
诅咒金钱的人是以不名誉的方式得到它的 , 尊重金钱的人是靠自己的本事挣来的 。 速速从那些告诉你「金钱是罪恶」的人身边逃走——这话是一个警钟 , 告诉你「强盗来了」 。
推荐阅读
- 世界小姐学历造假:人设翻车的背后是赤裸裸的女性困境
- 广西桂林:男子受他人纠集从临桂坐车前往七星聚众斗殴!结果1死1伤
- 福建女子和闺蜜灌醉男友,拍不堪视频牵出骇人大案,过程细思极恐
- 妹妹深夜被人糟蹋,兄妹联手活活打死恶徒,1994年遭奸复仇案回顾
- 四川2大“尴尬酒”,在省内口碑不输五粮液,然而外省根本没人喝
- 男子手捧鲜花向老板表白,老板不相信有真爱:我看你是不想努力了
- 女子穿着清凉去相亲,没想到被男子盯着看,女子捂脸偷笑
- 福建一女子买衣服,试穿勒出一身赘肉,导购直夸:你的身材好好哦
- ?女子因在家里看街舞综艺被丈夫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