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18年 , 一名中国科学家刚公布自己“8光子纠缠”成功的实验结果 , 科学界就像遭到原子弹轰击般瞬间沸腾了 , 这是因为 , 该问题已经困扰了量子领域多年 , 一直没有解决方法 , 可陆朝阳完成如此难度的突破 , 却只用了短短3年 。
其实这已经是他连续第4次打破世界纪录了 , 不仅如此 , 此前令外国学者挠头的“多光子纠缠”问题的一系列记录 , 也都是出自陆朝阳的手笔 。
对于如此人才 , 英国学术界抛出了橄榄枝 。 事实上 ,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被对方招募了 , 不过 , 相比于此前百万欧元年薪的承诺 , 英国这次提出的“福利”显然更加“诱人” 。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 面对难以抵抗的诱惑 , 陆朝阳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而他完成的8光子纠缠突破 , 又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1982年 , 陆朝阳出生在东阳一个农村家庭 , 虽说天资也比较聪明 , 但或许是因为贫困的缘故 , 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缺乏自信 。 相比于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 , 动辄就扎堆踢球 , 聚在一起 , 彼时的陆朝阳显得有些“孤僻” , 经常一个人坐在水塘边 , 或研究地里的庄稼 , 或抓一些小鱼小虾解闷 。
不过 , 陆朝阳的心思却远比其他男孩细腻 , 在与田间地头的动物打交道的过程中 , 他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自然规律上 , 久而久之 , 便积累了不少疑惑 。
也正因如此 , 在进入小学后 , 带着问题学习的他迎来了成绩的“井喷” , 在6年时间里 , 他一直牢牢把持着年级前五的名次 , 在这其中 , 他的科学课成绩尤其突出 , 在小学毕业时 , 他甚至已经自学了部分初中物理化学的内容 。
1997年 , 陆朝阳考上了东阳中学 , 该高中一直是当地的重点学校 , 而他所在的实验班更是“精英云集” , 不过 , 即便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 , 陆朝阳依然出类拔萃 。 仅高一一年 , 他就先后获得了严济慈、王惕吾等多项奖学金 , 而在后来 , 他更是凭借实力 , 成为了全浙江省鼎鼎有名的学霸 。
有意思的是 , 相比于日后物理学家的身份 , 彼时陆朝阳最得意的科目却是数学 , 事实上 , 他本来的打算就是进入数学领域闯荡 , 至于物理 , 并没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狂热 。 不过 , 1999年的一次报告会 , 可以说彻底改变了陆朝阳的人生方向 。
当时 , 东阳中学请到了优秀毕业生潘建伟回母校做报告 。 潘建伟是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 , 而他研究的领域 , 则是在当时十分“新潮”的量子物理 。 简单科普一下 , 传统物理学大多都将视角集中在声光热等自然现象上 , 而量子物理则更多地将视角集中在 , 构成万物组成的基本粒子上 。
在这场报告中 , 潘建伟将全体学生都带进了五彩缤纷的微观层面 , 而在这其中 , 陆朝阳无疑是最为兴奋的 , 因为他从没想到 , 物理学竟然也这样绚烂多彩 , 就这样 , 他决定将量子物理作为奋斗一生的目标 。
在此之后 , 陆朝阳也开始重新审视物理这门学科 , 其实在此之前 , 他的各方成绩已经十分拔尖了 , 但因兴趣使然 , 进入高三的他开始将大量时间用在物理自学上 , 因为数学功底出色 , 短短一个学期 , 他就通过自学 , 了解了很多大学物理的知识 , 而在2000年的高考中 , 他也凭借极为出色的成绩 , 直接进入了中科大的物理学院学习 。
推荐阅读
- 时代面孔|潘建伟:中国“量子之父”
- 方舟子为什么要一直打假潘建伟院士?
- 你好!北冰洋:孩子,地球上有一个地方叫作北冰洋
- 打破世界纪录,事关量子通信,清华大学又立功了
- 潘建伟回应量子力学造假质疑,量子计算科学严谨,但确实难以普及
- 潘建伟院士:未来是可以预示的?爱因斯坦的“决定论”已经做过实验
- 潘建伟团队实现重大科研突破,“虚数”居然有物理意义,这意味什么?
-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是一种潜在的癌症生物疗法,中科西部干细胞研究院
- 量子通信无缘诺贝尔物理学奖,是资格不够还是评委有偏见?背后原因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