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精子和卵子,科学家成功做出小鼠胚胎,有脑细胞有心跳!( 二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Zernicka-Goetz教授和她的团队创造了第一只“人造小鼠” 。
这项成果被写成了论文 , 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 。

在接受采访时 , Zernicka-Goetz坦言这项研究是“梦想成真” , 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器官的形成 , 解决流产问题的根源 。
她说:“人类生命的这一阶段充满了谜团 , 能在培养皿上看到这是怎样发生的 。 ”
“深入研究某些干细胞 , 就能了解为何那么多妊娠失败了 , 也能知晓我们或许能避免流产发生了 , 这都是非常特别的经历 。 ”
当然 , 长远来看 , 要合成更健康、更适用深入研究的胚胎 , 还有更多问题要克服 。

与此同时 , 一些同行也不看好这项研究 , 比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庞培法布拉大学的Alfonso Martinez Arias教授就评价到:
“这的确是个进步 , 但只在非常初级的开发阶段 。 表面上看很像一个胚胎 , 但毕竟是一件有缺陷的东西 , 这一点无法忽视 。 ”
除此之外 , “合成胚胎”还面临法律和伦理方面的考验:
目前英国法律允许最多14天大的人类胚胎在实验室里接受实验 , 大于这个时间 , 将视为违法 , 而“合成胚胎”则没有任何规定 。
如果某一天 , 这项实验真的用于人类 , 一个用人体干细胞合成的胚胎 , 有大脑有心跳 , 在实验室里接受各种测试 , 却不违法?
恐怕很多人无法想象这样的画面 , 更不要说这项技术万一被滥用 , 出现《黑客帝国》里工厂批量合成制造人类的场景…
不过 , 短期来看 , 如果这项技术运用得当 , 依然是利大于弊的:
比如前文提到的了解胚胎发育缺陷 , 解决流产的问题 。
再比如 , 如果能有效控制合成胚胎的发育 , 就有可能创造条件 , 让干细胞合成相应的人体器官 。
对于大量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来说 , 这无疑是个巨大的福音 。
【不用精子和卵子,科学家成功做出小鼠胚胎,有脑细胞有心跳!】一项技术的出现并没有好坏之分 , 关键取决于人类如何运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