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17年的一次采访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提到:前天我们开了今年的火星工作会在会上我们提到我们丢失了2013年的窗口我们失去了2015年的窗口我们也不可能在2018年我们决不能够再失去2020年这个窗口时间会对努力做出最好的评价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 ,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 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任务) 。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浩瀚太空中又多了一位“孤勇者”经过202天4.75亿千米的深空飞行2021年2月10日探测器与火星交会成功实施捕获制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对预选着陆区进行了3个月的详查后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施火星着陆5月22日 , “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火星车导航地形相机环拍图像
“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火面地貌
“祝融号”与着陆平台合影
进入2022年天问一号接连传回“问候”和喜讯留下了许多独家记忆农历虎年春节前夕天问一号从火星轨道传回一组“自拍”视频拜年
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
【两年过去了,你还记得这个小“火”子吗?】天问一号探测器与
五星红旗和冬奥会
冬残奥会会徽同框……
天问问天萤惑不惑天问一号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而且首次成功实现了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6个首次一是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二是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三是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四是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五是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六是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天问一号还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截至今年6月底火星车和环绕器配置的13台科学载荷共获得约1040GB原始科学数据有关科学成果已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陆续发表我们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太空积极推动太空国际合作本着开放共享的合作精神国家航天局积极推进与各国航天机构和科学界的合作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共享所属火星轨道器轨道数据开展碰撞预警合作“祝融号”火星车与欧洲空间局“火星快车”轨道器开展数据中继通信试验在火星日凌前后与俄罗斯、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南非等国的天文台站利用天问一号环绕器和“火星快车”轨道器联合开展对太阳的掩星观测进行太阳风等科学研究这些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丰富了人类的知识为科学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两年过去了小“火”子“翻山越岭”收获满满未来可期等你更多好消息(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军网微信;资料来源:我们的太空、《你好!火星》、“天问一号祝融火星车”微博、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推荐阅读
- 你爱我,我爱你,我们“纠缠”在一起
- 外太空真有“外星人”?难怪杨利伟要带枪,关键时刻可保一命
- 宇航员若要上火星,需要多长时间?火星距离地球2亿公里
- NASA火箭起飞前引擎出问题 发射时间无法29号升空
- 九问美国“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
- 将无线电波冷却到量子基态
- 科学家探测到,土卫六有生命演化的有机物,地球生命可能不再孤单
- 首次采样!毅力号火星车做到了,这次是罕见的粉化岩石
- 中国天眼收到可疑信号,被美国科学家质疑:外星人或许不需要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