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 十五的月亮终于十五圆啦


马上就要进入9月份了 , 天气开始转凉 , 雨水减少 , 晴天增多 , 正是观星赏月的好时节 。 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9月将会发生的一些特殊天象和重要的天文时间节点 。
9月10日 中秋满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 这个节日一般出现在公历的9月7日到10月6日之间 , 今年中秋节在9月10日 , 恰逢教师节 。 中秋节 , 又称祭月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 , 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中秋节自古便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民间习俗 , 流传至今 。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 就是说出现在农历十六的满月居多 。 不过 , 今年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月亮却是十五圆 , 具体满月的时间是9月10日17时59分 。 当天北京地区月亮升起的时间大约是18时50分 。
我们知道 , 农历的月份是完全依据月相变化制定的 。 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 月亮围绕地球运动 , 本身不发光 , 在一月中 , 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有规律地变化着 , 月相也在不断变化 。 月亮的这种盈亏变化周期叫作朔望周期 , 平均时间是29.53天 。 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时候 , 从地球上看起来月亮在太阳的方向 , 它的黑暗面朝向地球 , 此时的月相被称作朔或者新月 , 农历历法上规定每月的初一必须要在朔所在的那一天 , 由于月相周期为29.53天 , 为了满足这个规定 , 农历的月分为大小月 , 大月30天 , 小月29天 , 以保证初一那天月相是朔 。
从朔到满月的时间大约需要十四五天 , 但时间长度并不是完全固定的 , 这是因为月亮是在一个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 , 有时候离地球近一些 , 有时远一些 , 距离地球近的时候运行速度快一些 , 距离地球远的时候 , 速度慢一些 。 因此 , 从朔到满月的时间最短不到14天 , 最长超过了15天 , 从统计数据上看 , 满月大多出现在农历的十五和十六 , 个别时候可以出现在十七甚至十四 , 其中以出现在十六的满月最多 , 占总数的近60% , 出现在十五的满月次之 , 约占40% 。 因此就有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 。
【今年中秋 十五的月亮终于十五圆啦】9月11日 木星合月
9月11日晚上会发生木星合月的天象 , 刚过满月的月亮和接近冲日的木星会近距离地相合 , 最近时两者之间的角距离只有2度多 , 合月的时间是当日23时17分 。 木星的亮度非常明亮 , 有-2.9等 , 天一黑就从正东方升出地面 , 紧接着一轮明月也会升起 , 木星在月亮的左侧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两者地平高度逐渐升高 。 午夜过后 , 月亮、木星运行到正南方高空 , 此时木星在月亮的上方 , 和月亮的角距离达到最近 。
9月23日 秋分
本月有一个天文上重要的时间节点 , 那就是秋分 , 一般出现在公历每年的9月22日—24日 , 今年秋分的具体时间是9月23日9时04分 。
秋分和春分、夏至、冬至一样 , 既是天文学上的重要节点 , 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 二十四节气 , 基本反映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时间和大自然中物候变化的规律 。 对指导农业生产有着重要作用 。 农民按照节气进行播种耕耘 , 才能有好的收获 。 秋季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 , 自2018年起 , 国务院将秋分这天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天文学家在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的 , 是中国传统历法中所独有的 。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前 , 我国就已经能够用圭表或者在地面上直立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 , 确定出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 到了秦汉时期 , 就有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 , 一直沿用至今 。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动的 , 但是从地球上看 , 就好像是太阳在缓缓移动 。 太阳一年里在天空中走一圈 , 天文学上把太阳在天上经过的路线叫作黄道 , 黄道是一个360度的大圆圈 , 把这个大圆平分为24段 , 每段是15度 , 太阳从西向东每走过15度就过了一个节气 。 黄道在一年中会有两次穿越天赤道 , 一次是在春分 , 一次就是在秋分 。 天文学上规定春分点的黄道经度为0度 , 秋分点的黄道经度是180度 。
很多人误以为二十四节气既然是中国独有的传统 , 就应该是根据我国特有的阴阳历——农历制定的 。 其实二十四节气应该完全属于阳历的范畴 , 它是按照太阳在天上的位置变化来决定的 。 古人依据太阳的视运动推算节气时刻 , 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 。 需要注意的是 , 这里的年不是农历年 , 而是阳历的回归年 。 二十四节气相对于现在我们通用的公历年来说 , 日期基本是固定的 , 前后差不了一两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