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度数学和天文知识非常发达的玛雅文明 , 却在公元7世纪中期突然衰落 , 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无尽的谜团 ,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玛雅预言 。 目前流传最广的玛雅人五大预言分别是:2012世界末日、2012地球两极会颠倒、太阳将穿过银河系中央、X行星撞击地球、太阳风暴摧毁地球 。
这些后来都被科学家证实为假 , 并且也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预言出自玛雅人之口 。
如今又说第九行星跟玛雅预言有关 , 但玛雅预言并没有提到第九行星的事情 。 并且太阳系将发生“大变动” , 第九行星即将面世 , 这些也是类似的谣言 , 但并非无中生有 , 而可能来自一些科学发现 , 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下:太阳系为何不会发生大变动?以及第九行星与此有关吗?
太阳是怎样形成的?在46亿年前 , 太阳系所处的位置只有一些星际物质 , 主要是由氦和氢组成的气体以及一些星际尘埃 。 这些物质受到对方引力的作用 , 开始旋转 , 并向中心部位跌落 , 在中心聚集为球状 , 在球状的赤道面上聚集着其他星际物质 。
随着物质不断收缩聚集 , 中心部位密度越来越高 , 温度也逐渐升高 , 最终开始释放出大量热量 , 此时的星体被称为太阳的原恒星 。 原恒星的赤道面聚集的物质形成了原行星盘 , 其直径约200AU(1AU表示一个日的平均距离) 。
星际物质依然向原恒星不断聚拢 , 当中心温度超过1千万摄氏度时 , 开始产生核融合反应 , 当星际物质聚拢到产生的热能可以与引力相对抗时 , 太阳就形成了 。
太阳系的行星们是怎样形成的?太阳占据了太阳系质量的99.86% , 其内部不断进行着核融合反应 , 并由此产生大量等离子体 , 也被称为太阳风 。 这使得位于太阳周围的物质被吹向四周 , 其中质量较重的岩石等粒子 , 太阳风“吹不动” , 因此留在太阳附近 , 而质量较轻的气体则被“吹到”较远的地带 。
质量较重的粒子最终在引力作用下 , 不断碰撞 , 最终形成较小的微行星 , 这些微行星经过反复碰撞和融合 , 最终成长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些岩石行星 。
在表面地质运动不活跃的行星上 , 还残留着几十亿年前碰撞留下的痕迹 , 比如水星 。
质量较轻的气体则最终形成了木星、土星等气态巨行星 。 而更远的区域 , 由于温度较低 , 气体结冰 , 形成了天王星、海王星等冰巨星 。
而在太阳系更远的地方 , 由于太阳引力作用 , 还存在着很多微行星 , 这里被称为柯依伯带 。 在库伊伯带更远的外围 , 科学家假设这里存在着包裹太阳系的球状星云 , 被称为奥尔特云 , 这里也被认为是彗星的发源地 。
目前整个太阳系都是以这样稳定的形式存在 , 说它会发生大变动 , 这没有任何依据 。
原来的第九行星——冥王星 , 为何被降级?2006年8月24日 , 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投票表决 , 将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 。 为何这样做呢?
1930年 , 人类首次发现冥王星 , 这也是首颗位于柯依伯带的天体 , 距离地球约40AU , 站在上面看太阳 , 只能看到一颗明亮的星星 。
冥王星表面温度在零下235摄氏度~零下210摄氏度间 , 表面大部分是甲烷和氮气凝结成的冰层 , 体积大约只有月球的1/3 , 但是在太阳系中 , 是最大的矮行星 。
推荐阅读
- 当初杨振宁反对花2000亿建对撞机被国人痛批,没想到任正非早已看穿了一切
- 吞噬星空:水晶人主人死因揭晓,但在他临死前做了一件善事
- 克隆体有肚脐眼吗?为何现在很少提克隆,克隆羊多莉结局很惨吗?
- 生命禁区罗布泊,被称“死亡之海”,罗布泊到底有多危险?
- “朱诺号”收到木星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科学家已锁定大致发声源
- 比珠峰高百倍!研究发现:地球内部还有两片外星大陆
- 火星奥秘:放射性分解,地下生命的能量之源
- 太阳死后我们将不存在,那还会有其它生命吗?答案:有的
- 2100年地球可能更危险?科学家警告:影响50亿人的事情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