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物种被吃到濒危?别开玩笑了,背后真相只是一个饥饿的民族


入侵物种被吃到濒危?别开玩笑了,背后真相只是一个饥饿的民族


文章图片


入侵物种被吃到濒危?别开玩笑了,背后真相只是一个饥饿的民族


文章图片


入侵物种被吃到濒危?别开玩笑了,背后真相只是一个饥饿的民族


文章图片


入侵物种被吃到濒危?别开玩笑了,背后真相只是一个饥饿的民族


文章图片


你觉得入侵物种可以被吃“灭绝”吗?
入侵物种
去年6月份 , 四川某水库发现了原产于北美洲的太阳鱼 , 和近年发现的鳄雀鳝一样 , 都属于入侵物种 。
然而 , 这次的鳄雀鳝长得比较凶 , 去年的太阳鱼可是勾起了广大吃货们的“歹心” , 纷纷叫嚷着过去帮忙吃 。

有人说 , 在这片中华大地上 , 好吃的都进了菜谱 , 不好吃的都进了《本草纲目》 。 似乎入侵物种只要能吃 , 就不用担心它们为祸人间 。
事实上 , 入侵物种即便泛滥成灾 , 也不可能会出现大街上到处都是 , 最多也就出现在某些水域 。 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 影响居民们正常生活 , 危害当地物种的正常繁衍 。
就拿这次的鳄雀鳝来说 , 它们的繁殖能力虽然强 , 但幼鱼的生长环境要求得很苛刻 。 因此即便放任不管 , 也不会出现鳄雀鳝入侵地球的那幅画面 。

但鳄雀鳝作为大型肉食鱼类 , 一旦泛滥了就会危害当地鱼类的生存 , 有可能渔民们以后就捞不到正常鱼了 , 随便捞上来一条都是这种鱼 。 咬断鱼线 , 撕烂渔网 , 给渔民造成损失 。
网传小龙虾泛滥 , 多到吃不完 , 罗非鱼多到吃不完 , 却硬生生被中国吃货们吃到灭绝 。 其实我们在网上看到的照片和视频都是养殖场里的画面 , 现实中根本不会有人肯费那么大劲 , 到野外给你抓小龙虾 。
况且 , 如果真的吃到了一定地步 , 就必然会激起这个物种的产业化 。 养殖比抓野生的成本更低 , 质量更好 , 野外的就更没人管了 。

100多年前的旅鸽之所以会灭绝 , 主要还是当时美国人一边抓旅鸽 , 一边破坏人家的生活环境 , 并不是只是单纯地吃到灭绝 。
外国人为什么不吃
事实上 , 这个问题是大多数人的一个误解 。 为什么亚洲鲤鱼会在美国泛滥?那是因为美国人不太会吃鱼 , 或者说他们不太会吐刺 。
美国人平均鱼肉消费量只有中国的一半 , 以至于美国营养学家都站出来呼吁 , 让美国人多吃鱼肉 , 少吃点红肉 。 但美国人其实并不知道鲤鱼应该如何烹饪 , 做出来的鲤鱼就很难吃 。 刺又多 , 又有泥腥味 。

另一方面 , 老外的圈子里其实也有食品谣言 。 例如亚洲鲤鱼抗污染能力强 , 所以就很脏 , 重金属含量就很高 , 吃了之后就会犯病 。
而现实情况是 , 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在40年前的确污染很严重 , 但自从2017年开始治理后 , 直到现在水质还挺不错 。 美国人一出现什么情况就喜欢屯水 , 其实他们喝的水大多都是密西西比河里的 。

像这样的误解还有很多 。 例如我们认为小龙虾在中国被吃到濒危 , 在国外泛滥成灾 。 但是我们要明确一点 , “国外”这个定义很广 , 小龙虾其实只有日本不喜欢吃 , 美国人吃小龙虾的资历比我们还要老 。
比起我们的蒜香味 , 美国人更喜欢用卡真粉熬煮小龙虾 , 然后再搭配上土豆和玉米 。
在路易斯安娜州 , 当地人对小龙虾的喜爱丝毫不亚于中国吃货 。 每年的5月份是他们小龙虾的旺季 , 就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小龙虾节 。 据说入场费是10美元 , 上千个摊位 , 数百种小龙虾的做法随你挑选 。

小龙虾只是容易泛滥 , 但并不代表着外国人就不喜欢吃了 。 那么问题来了 , 我们为什么会对吃有这样一种执念呢?
骨子里的饥饿
小时候被批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挑食 。 那你有没有想过 , 除了营养不良以外 , 老一辈人为什么都害怕小孩挑食 。 答案只有一个 , 刻在骨子里的饥饿 。
【入侵物种被吃到濒危?别开玩笑了,背后真相只是一个饥饿的民族】“岁大饥 , 人相食” 。 从西汉至清朝 , 有明确记载的饥荒超过4000起 ,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国时期 。

李傕、郭汜入关后 , 与吕布和王允在关中地带发生激战 。 导致当地出现了“时谷一斛五十万 , 豆麦一斛二十万”的情况 , 这里的一斛是120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