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创太空测速技术,精度2米/秒,1次探日创5个全球第一


中国独创太空测速技术,精度2米/秒,1次探日创5个全球第一


文章图片


中国独创太空测速技术,精度2米/秒,1次探日创5个全球第一


文章图片


中国独创太空测速技术,精度2米/秒,1次探日创5个全球第一



中国的探日卫星“羲和号”终于出成果了 , 而且不出则已 , 一出惊人 , 连创了5个全球第一 , 取得了丰硕的观测数据 , 而且中国已经无私地宣布 , 这些数据将全球共享 , 供各国科学家们研究 , 让人类获得更多的宇宙空间知识 。
羲和号的5个全球第一究竟是什么 , 到底有多牛呢?
羲和号是专门观察太阳的卫星 , 去年10月14日发射升空 , 来到了一条极为特殊的轨道——太阳同步轨道 。 这条轨道有多特殊呢?我们地球是东西向自转 , 绝大多数卫星也是在东西向 , 或是呈一定角度的轨道上运行;而太阳同步轨道 , 是与赤道近乎垂直的倾角约98度的轨道 , 需要穿过南北极 , 卫星在这里不会被地球阴影遮挡 , 能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观察太阳 。

世界各国很少向太阳同步轨道发射卫星 , 毕竟在地球上就能看到太阳 , 费那么大劲花那么多钱发射卫星到太空干嘛 。 但地球上一天只有12个小时左右能看到太阳 , 而且还要受天气和大气层的影响 , 要想精细化地研究太阳 , 揭开太阳的奥秘 , 就必须到不受任何影响的太空去观察 , 这就是羲和号之所以要上太空 , 而且要发射到太阳同步轨道的原因 。
而要观察太阳 , 揭示太阳炙热明亮光球下的秘密 , 拿着一般的相机拍显然没什么意义 , 这就要说到羲和号最重要的科学仪器了——太阳Hα成像光谱仪 , 或者可以叫太阳空间望远镜 , 它可以把太阳的其它光线滤掉 , 只在H-α发射谱线上观测 。

H-α是氢的一条可见红色发射谱线 , 空气中波长为656.28纳米 , 真空中为656.46纳米 , 是氢被电离时电子从n3能阶转移到n2能阶时发射出来的 , 通过观测H-α谱线 , 就能发现太阳大气中各种特征 , 包括日珥和色球层 。 另外 , 由于氢是星云的主要成分 , H-α很容易自吸收而饱和 , 通过观察H-α也能确定宇宙中星云的形状和范围 。
此前国际上还没有太空H-α太阳成像 , 因此羲和号的太阳空间Hα成像光谱仪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轨运行应用 , 第一次获得太阳Hα波段光谱扫描成像 , 第一次在轨获取太阳Hα谱线、SiΙ谱线和FeΙ谱线的精细结构等 , 3个全球第一 。

更牛的是 , Hα成像光谱仪的分辨率达到了惊人的0.0024纳米 , 并且是对太阳表面光球层和色球层的不同高度进行扫描 , 这就相当于是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的三维CT扫描 , 每一张图像上都有近1600万个点的信息 , 可以说是对太阳进行精细入微的全方位解剖 。 通过这些精细结构 , 可以反演出高精度的全日面色球和光球多普勒速度场 , 详细记录太阳大气中的活动供科学家们研究 。
而为了让羲和号能完成这些牛逼的工作 , 研究人员还研发了一个全球首创的技术 , 在国际上第一次实现了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卫星平台技术的在轨性能验证及工程应用 。 简单来说 , 这项技术就是动静分离 , 利用大带宽、超高精度的磁悬浮作动器 , 把卫星的平台舱和高精度测量部件所在的载荷舱进行物理隔离 , 连供电都采用了无线模式 , 最大限度地避免平台舱微振动对“相机”的骚扰 , 让相机达到了指向精度10-4°、稳定度10-5°/s量级的“双超”指标 , 估计应该算是国内最牛的“云台”了吧 。

第五个世界第一 , 是国际上首次采用在轨原子鉴频原理 , 通过羲和号搭载的原子鉴频太阳测速导航仪 , 实时测定太阳光的频率变化来获取卫星相对太阳的视向速度 。 这是因为卫星在太空高速移动 , 太阳光到达卫星会产生频移 , 频移大小和卫星相对太阳的视向速度成正比 , 测出太阳光的频率变化 , 就能算出卫星相对太阳的视向速度 。
这就像一辆汽车鸣着喇叭向你冲来 , 你听到喇叭声越来越高 , 经过你后又越来越低 , 你的耳朵也就只能这样了 , 但通过仪器 , 却可以测量声音的频率变化 , 来精确算出汽车的速度——想起什么没有?没有想起?你超速的时候就会想起了 , 雷达测速也是这个原理 , 只是用的是雷达波 。 羲和号的导航仪测量的则是光的频率变化 , 测速精度超过了2米/秒 , 这为未来的太空导航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技术手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