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西藏神奇看点( 二 )


藏语:除了扎西德勒和金珠玛米 , “锵”(青稞酒)恐怕就是内陆人最熟悉的藏语单词了 。
藏医:神奇之处甚多 , 比如对胚胎学的认识甚至早于西医 , 难道真是神示的结果?
藏香:是西藏宗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品 。 西藏之外 , 它成为情调的发散装置和保健用品 。



藏刀:藏民的必备工具 , 也是最受游客青睐的藏式工艺品之一 , 可惜过不了安检 。
藏獒:排名世界猛犬之首 , 以它为主角的《藏獒》成了畅销书 , 赋闲后的马俊仁则靠养藏獒发了财 。
藏饰:对去过或没去过西藏的小资女青年来说 , 藏饰一度是风格的代名词 , 因此真真假假的藏饰店在内陆越开越多 。
嘎乌:嘎乌是挂在胸前的银制、铜制小盒 , 内装小佛、舍利、经咒等 。
金刚杵:又名降魔杵 , 本是印度人手上无坚不摧的兵器 , 被密宗引入后成了庄严的法器 。
喇嘛:身着红衣 , 很好辨认 , 至少在表面上看来 , 他们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 还特别爱养花!
达赖/班禅:达赖意为“大海” , 班禅意为“大师” 。 在藏传佛教中 , 达赖是观音的化身 , 班禅是无量佛的化身 。
转世灵童:转世灵童的甄别有一整套程序 , 比如出生时有异兆、会辨认前世用过的物品等 。
风马旗:藏语称隆达 , 有白、黄、红、绿、蓝五色 , 是僧俗信众精神世界与神灵交流的媒介物 。
玛尼堆: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块 , 各种佛像的泥模置于其上 , 再插上经幡 , 遂成为过往行人巡礼的“神之路标” 。
《格萨尔王传》:传奇的格萨尔王半神半人 , 凝聚着藏族人对英雄的所有想像 。 再没有哪本书可以取代《格萨尔王传》在藏文化史上的地位了 。



高原反应:传说中的高原反应来临的一刹那 , 你才切身地意识到:确实进藏了 。
红景天:和SPF超过30的防晒霜一样 , 抗高原反应的红景天是进藏的必带装备 。
喜马拉雅:喜马拉雅 , 意为冰雪的居所 , 海子曾赋诗:高原悬在天空/天空向我滚来/我丢失了一切/面前只有大海 。 8848:8848.16 ,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
登山:登顶珠峰是所有登山者的梦想 。 世界第一的标杆太让人有挑战欲了 。
藏羚羊:这种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动物 , 作为西藏符号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
藏红花:不是红色的 , 而是蓝色的 。 来自西亚和南欧的它进入西藏后 , 成为驰名中外的“藏药” 。
雪莲:在西藏 , 雪莲太常见了 , 晒干的雪莲灰扑扑的 , 几元钱一棵 。 看武侠小说长大的人难免失望 。
酥油茶:最负盛名的藏族饮品 , 可以抗缺氧 , 功能不逊红牛 。
青稞:传说青稞是文成公主留给狗的口粮 , 人沾了狗的光 , 吃上了糌粑 , 还有青稞酒喝 , 所以藏族人特别爱狗 。
糌粑:青稞晒干、炒熟后磨成粉状就成了糌粑 , 是藏族人的主要食粮 。
天葬:因为不被了解 , 天葬总是给人一种神秘的恐怖感 。



锅庄:缘自西藏 , 盛行于全国 , 只需一堆干柴烈火配以足够的人数与好心情就能体验 , 顺带可以品味烤全羊 。
推:将类似于芝麻糊的原料玩弄于掌间 , 搓成条状食用 。 配上酥油茶就是藏族人最喜爱的甜点 。
木碗:藏族人与它形影不离 , 喝酥油茶、青稞酒、吃糌粑都离不开它 。
扎西/卓玛:藏族人的最常用名 , 分别寓意男孩和女孩 。
格桑梅朵:梅朵 , 藏语花之意 。 格桑花只生长在青藏高原 , 传说是格桑活佛变成的 。 西藏有很多名叫格桑梅朵的姑娘 。
牦牛:西藏特有的牛种 , 藏族人相依为命的忠实伙伴 。 人们喝牦牛奶 , 烧牦牛粪 , 用它的皮毛做帐篷 。
藏袍:穿着藏袍需要袒露右肩和右臂 , 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从母亲右腋下降生 。
氆氇:用羊毛做成 , 可以用来做男人的藏袍、女人的邦典(围裙) 。



邦典:多年前圣火少女达娃央宗那袭白衣配上彩虹般的邦典 , 令人难忘 。
罗布林卡:和拉萨其他景点相比 , 罗布林卡平平无奇 , 不过雪顿节时就不一样了 。 过节时拉萨人都会逛罗布林卡 。
热巴:主体部分是铃鼓舞表演 。
康巴汉子:长相英武、目光深沉、辫梢盘着人称“英雄结”的红丝穗的藏族人 , 拥有天生的商业智慧 。
雪顿节:每年藏历七月初一到七月初五 , 也就是阳历八月初 , 是吃酸奶的节日 。 不但有藏戏看 , 还可看到最壮观的晒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