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京都名媛贾敏一直在京都生活,找婆家时为何不选京都人家,而选了京外人家

太行山|京都名媛贾敏一直在京都生活,找婆家时为何不选京都人家,而选了京外人家

文章图片

太行山|京都名媛贾敏一直在京都生活,找婆家时为何不选京都人家,而选了京外人家

文章图片


一般来说 , 女人有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次是出生在好人家 , 另一次是嫁给好人家 。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含着金钥匙出生 , 作为京都名媛的她只要嫁得好 , 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
但是 , 在择偶问题上 , 她没有选择京都阔少 , 而是选择嫁给姑苏少年林如海 。
婚姻大事 , 事关一生 , 她为何会这样选择?
事出反常 , 必有缘故 。
01
大城市资源丰富 , 生活多元 。 在向往美好生活的驱使下 , 大多数人都想尽办法往大城市里挤 , 很少有人从大地方搬到小地方去 。
京都是最繁华之地 , 许多地方豪门 , 都争着抢着往京都里嫁女 。
比如 , 多次接驾的甄家 , 就将两个女儿嫁进京都 。 这一点让贾母非常向往 。
甄家夫人带着三女儿奉旨进京 , 派了四个体面的老仆人登门拜访 , 贾母亲自接待时说起此事:
“你们大姑娘和二姑娘这两家 , 都和我们家甚好 。 ”
“你们二姑娘更好 , 更不自尊自大 , 所以我们才走的亲密 。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贾母的奉承话里 , 充满了诚意 , 也透露出隐藏在心里的羡慕 。

不仅甄家有女儿嫁进京都 , 薛家也想尽办法送女孩子嫁进京都 。
薛宝钗进京选秀 , 目的是入宫;选秀失败后寄居荣国府 , 目的想嫁给宝玉 ,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 , 都把婚配对象锁定京都男人身上 。
薛宝琴更是如此 , 他的父亲未死之前 , 便把她许配给京都的梅翰林之子 。
贾家也是如此 , 庶出的贾迎春在荣国府的地位并不高 , 但是嫁入孙家 , 仍没离开京都 。
02
贾母精明无比 , 贾敏又如花似玉 , 贾府的实力更是排在四大家族的“头把交椅” , 贾家选女婿 , 可选范围极广 。
首先 , 四大家族的子弟可以选 。
四大家族互相联姻是一种惯例 。 贾母由史家嫁进贾家 , 王夫人和王熙凤由王家嫁入贾家 ,薛姨妈由王家嫁给薛家 , 彼此联姻 , 互相扶持 , 是最把握的婚姻 。
其次 , 八公的子弟可以选 。
贾府在京都很有名望 , 平时与四王八公的关系比较密切 。 王爷之家不好嫁 , 但是想嫁入公府却并非难事 。 八公之中除了宁国公、荣国公之外 , 还有六家可供贾敏选择 。
【太行山|京都名媛贾敏一直在京都生活,找婆家时为何不选京都人家,而选了京外人家】最后 , 京都的名门望族可以选 。

贾家作为豪门 , 京都结交非常广 。
秦可卿死后出殡当天 , 不仅四王八公派人前来送殡 , 平原侯、定城侯、襄阳侯、景田侯、锦乡侯以及神威将军公子冯紫英 , 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纷纷前来 , 说明这些侯门贵族与贾家互有来往 。
贾宝玉跟着贾政外出做客 , 回家后把礼物送给王夫人看时 , 只见扇子三把 , 扇坠三个 , 笔墨共六匣 , 香珠三串 , 玉绦环三个 。 细问之下 , 宝玉说道:“这是梅翰林送的 , 那是侍郎送 , 这是李员外送的 , 每人一分 。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
所以 , 贾敏出嫁 , 京都可选的对象足够多 。
贾敏为何没选择这些贵族子弟而是选了林如海呢?
03
她的选择其实并没有错!
林如海的祖籍在姑苏 , 其祖曾袭过列侯 , 到如海时 , “业经五世 。 起初时 , 只封袭三世 , 因当今隆恩盛德 , 远迈前代 , 额外加恩 , 至如海之父 , 又袭了一代 。 ”到林如海的时候 , 凭借自己的才华 , 考取了前科的探花 。
作为探花郎 , 林如海没有回原籍任职 , 而是留在京都担任了“兰台寺大夫” 。

兰台原为战国时楚国宫殿的一部分 , 后来“兰台”或“兰台寺”逐渐成为御史台的代称 , 同时“兰台”也被作为史官的代称 。
唐代时“兰台”成为秘书省的别称 , 并一度存在“兰台大夫”的官职 。
脂砚斋在批注中解释:
“官制半遵古名亦好 。 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 , 半古半今 , 事之所无 , 理之必有 , 极玄极幻 , 荒唐不经之处 。 ”
所以 , 贾敏嫁给林如海时 , 林如海不是姑苏少年 , 而是京都“新秀” 。 贾敏出嫁 , 不是千里迢迢远嫁姑苏 , 而是在京都成婚 。
但是 , 人生永远充满了意外 , 贾敏出嫁之后 , 林如海被提拔为巡盐御史 , 贾敏只能跟着他安居扬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