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赏巴渝四景,品南岸古韵

旅行|赏巴渝四景,品南岸古韵

文章图片

旅行|赏巴渝四景,品南岸古韵

文章图片

旅行|赏巴渝四景,品南岸古韵

文章图片

旅行|赏巴渝四景,品南岸古韵

文章图片

旅行|赏巴渝四景,品南岸古韵

文章图片

旅行|赏巴渝四景,品南岸古韵

文章图片

旅行|赏巴渝四景,品南岸古韵

文章图片

旅行|赏巴渝四景,品南岸古韵

文章图片

旅行|赏巴渝四景,品南岸古韵

文章图片

旅行|赏巴渝四景,品南岸古韵

文章图片

旅行|赏巴渝四景,品南岸古韵

文章图片

旅行|赏巴渝四景,品南岸古韵





——古巴渝十二景
“古巴渝十二景”(1760年)的称誉 , 得名于清乾隆年间颇有文学和审美素养的巴知县王尔鉴 , 他在巴渝山水中圈定了十二处最能代表巴渝美色的景致 , 让其流芳百世 , 距今已有近三百余年历史 , 其中 , 有“四景”位于南岸 。

● 黄葛晚渡
● 海棠烟雨
● 字水霄灯
● 龙门浩月

01

黄 葛 晚 渡

“自是晚来归兴急 , 江头争上夕阳船 。 ”
——(宋)余玠

黄葛晚渡为古巴渝十二景之一 , 位于南滨路文化产业园长江大桥南桥头的长江边 。
古时候 , 此地古树参天 , 山高地险 , “涂山古刹”隐居云雾山中 , 犹如仙境 , 人们来往大江南北 , 都必经黄葛渡口(黄葛渡因候渡者有黄葛浓荫庇遮得名)乘舟而过 。
南纪门外大江对岸南城坪
有黄葛古树 , 偃盖渡旁



据考 , 在北宋初年 , 黄葛渡就已形成 , 它是古时从重庆城中心通往南岸的重要交通口岸 , 至民国时 , 渡口达到最为忙碌的繁兴时期 。


【旅行|赏巴渝四景,品南岸古韵】曾镇守重庆府的南宋名臣余玠 , 也在眺望黄桷树下贩夫走卒、拎包妇孺等待渡船的祥和情景后 , 留下诗作一首:
龙门东去水和天 , 待渡行人暂急肩 。
自是晚来归兴急 , 江头争上夕阳船 。
\"1980年7月1日 , 长江大桥正式通车 , 从此天堑变通途 , 黄葛古渡就此停止了摆渡 。 如今时常还听得见家居南岸的人们 , 津津乐道着当年夕阳西下、人流攒动的盛景 。 尤其枯水时节 , 从南岸登船渡江需经过百十米长的木竹跳板 , 两旁的栅栏上挂着夜间照明的灯泡 , 夜色来临 , 形成了远远就能望见的长长灯带 , 最早的山城夜景就在暮色夕阳下与长江水、天交映生辉 。
\"02

海 棠 烟 雨

“当夏涨时 , 拿舟深入 , 可数里而得幽深矣 。 ”
——(明)曹学佺

烟雨、晓月、海棠、溪 , 一组诗情画意的文字 , 组成了海棠烟雨的浪漫 。
海棠烟雨为古巴渝十二景之一 , 其景得名于一条名叫“海棠”的溪流 , 溪流发源于南山 , 一路崎岖汇入长江 。

每当初春时节 , 溪流两侧的海棠花盛开 , 入江口升腾起雾气 , 淡烟微布 , 细雨如丝 , 溪流映带 , 意蕴无穷 。
而山雨降临时 , 单拱石桥上淡烟微布 , 丝丝细雨溪流映带 , 雾绕瓦屋逸然成趣 , 此美景得名海棠烟雨 。

康熙年间 , 乡贤刘慈见此情景流连忘返 , 写下一首《海棠溪》 , 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曼妙的风俗画卷:
清溪窈窕兰桡轻 , 荡入溪中烟水平 。
两岸海棠睡梦里 , 一村春酿香风生 。
儿童树底逐金弹 , 少妇楼头吹玉笙 。
乱后凄凉有明月 , 芦花处处渔歌声 。
\"如今 , 海棠树早已不再 , 溪水也被填上了厚土 , 并筑上了公路 , 但烟雨缥缈的“海棠烟雨” 之美依旧在延续 。 每年的2月底3月初 , 南滨路繁花似锦 , 烟雨缠绵 , 一幅“桃之夭夭 , 灼灼其华”的美景在眼前展开 。 如梦如幻的景色 , 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山城的“颜值担当” , 为南滨路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