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知了猴是蝉的若虫 , 它最大的天敌就是人类 , 这一点从夏天晚上树林里的光影交错就能看出来了 。 今年的夏天 , 笔者也回老家待了几天 , 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几乎吃完晚饭就会全家出动 , 去村子附近的树林里抓知了猴 , 有的人几个小时甚至能抓上百个 。
不过 , 大多数人一晚上也就能抓十几个 , 多的几十个 , 这比起我们小时候的收获来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 记得小时候 , 我跟弟弟两个人拿着手电筒 , 仅仅是在村子里转一圈就能抓上百个(不太敢去村外的树林 , 里面更多) , 所以 , 知了猴如今少了 , 与人的大肆捕捉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
但是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 , 那么 , 知了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多年磨一剑的知了猴知了猴是蝉生长的第二个阶段 , 虽然蝉的寿命只有短短的十几天 , 但其实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基本上是在知了猴这个阶段完成的 。 从每年的7月下旬开始蝉就开始寻找细小的树枝 , 然后用尖锐的产卵器将树皮挑开 , 再把卵产在里面了 。 而且蝉非常聪明 , 它们不会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 所以一只蝉会有多个产卵点 。
正在产卵的黑蚱蝉
蝉的卵孵化时间并不一定 , 以我们最常见的黑蚱蝉为例 , 较早被产下的卵(比如七月份)通常会在当年孵化 , 而较晚产下的卵会在第二年的夏季孵化 , 孵化的若虫由于体型较小 , 会随着枯枝或者风掉落到地面上 , 此时的若虫虽然很小(只有不足1厘米) , 但它们已经具备了挖掘足 , 可以挖开松软的土壤进入地下 。
当年孵化的若虫会在地下待三年 , 次年孵化的会在地下待两年 , 在此期间 , 它们会完成4次蜕皮 , 长成我们常见的知了猴 。 (下图为常见的蝉之一蛁蟟的生长过程 , 它比黑蚱蝉要小 , 叫声类似于“无忧~无忧~哇”)
在地下得知了猴主要以吸食树根中的汁液为食 , 因为它们的嘴巴类似于蚊子的嘴巴 , 属于刺吸式的口器 , 只能吸食液体 , 不能吞咽和咀嚼 , 就这样 , 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待2-3年(黑蚱蝉) , 它们会在一个夏日的傍晚悄悄的爬出来 , 完成蜕变 。
因此 , 蝉的生命周期比较长 , 其实是它们数量减少的一个前置因素 , 因为每年人都会去抓 , 但它们需要2-3年才能繁殖一代 。
知了猴减少的主要原因除了人为的大肆捕捉外 , 知了猴减少的主要原因与下面三个方面有关:
第一:树木 。 记得小时候 , 无论是村子里还是村外 , 大树而且是成片的大树都是非常常见的 , 而蝉的生存非常依赖高大的树木 , 因为高大的树木不但能够给足够多的蝉提供栖息地 , 还能提供食物 , 而且大树的树根盘根错节 , 当知了猴进入土壤中时 , 不需要多费力就能看到可以进食的树根 。
但是 , 随着我们逐渐地长大 , 许多大树都被砍伐掉了 , 先是村子里的 , 如今的村子里很少能看到大树了 , 之后是村外的 , 一些树林、河堤上的大树都被砍伐殆尽 , 这些大树曾经是蝉赖以生存的家园 , 因此 , 树木的减少 , 是知了猴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
第二:地面 。 当卵孵化为若虫后 , 若虫要飘落到地面 , 然后挖开土壤进入地下 , 在以前 , 这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 。 但是 , 在如今 , 大量的知了猴死于无法进入土壤 , 这与地面的硬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 如今的农村街道整洁 , 水泥地面更是从院子里到了外面的路上 , 这使得许多知了猴在孵化后 , 根本挖不开地面 , 无法进入土壤 , 最终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
第三:农药的使用 。 农药是昆虫的克星 , 在以前知了猴几乎不会受到农药的困扰 , 毕竟它们栖息在大树上 , 与农田相隔比较远 。 但是如今不同了 , 由于树木的减少 , 许多蝉羽化后会飞入农田 , 果园吸食打了农药的植物汁液 , 从而导致无法留下后代 。
推荐阅读
- 蝉能发出响亮的声音,那它是靠什么发声的?为它何要叫个不停?
- 知了比往年叫声大,数量多得多,和今年持续的异常高温有关吗?
- 知了猴生活在地下为什么没被蚂蚁吃掉?原因很简单
- 蝉在树上产卵,却从地下出来,这是为什么?
- 天之道在损有余,而补不足
- 农村的“知了猴”真的能吃吗?为什么洞里的蚂蚁不去吃它?
- 声音最大的动物是哪种?吼猴叫声震耳欲聋,这种动物却如飞机起飞
- 金蝉习惯在晚上爬出来,它在地下怎么分辨白天和夜晚?
- 蝉的一生究竟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