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17家能源企业涉嫌虚开被移送,下游企业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三 )


3、依法申请启动合规不起诉程序 。
(三)法院审理阶段应采取适宜的辩护策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法〔2018〕226号)规定 , 虚开的税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税款数额50万元以上的 ,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税款数额250万元以上的 ,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但是 , 这并非意味着虚开税款250万元以上就一定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重刑 。 除挂靠经营、如实代开等不具备骗取国家税款主观目的、未造成国家税款损失后果的无罪辩护策略外 , 下游受票企业因经营不规范而确有虚开行为的 , 亦可以通过自首、补缴税款、认罪认罚等方式获取从宽处理 。
总而言之 , 一旦上游开票企业被认定为虚开 , 将引发下游受票企业面临税务稽查、刑事侦查 , 带来虚开行政责任风险、刑事责任风险 。 对于体量越大的企业而言 , 被认定虚开的结果越难以承受 , 动辄数百万、数千万进项税转出、补税、滞纳金加罚款 , 甚至被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责任 , 因此在面临此问题时 , 纳税人应当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 争取在税务程序中争取更优的定性、阻断税务违法向刑事案件的转化 。 即便已经进入刑事司法程序 , 纳税人亦应当委托税务律师根据案件情况制定合理的辩护策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