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关于长颈鹿的争论,著名科学家们的辩论赛,这个瓜真的是太有趣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时候看动物世界 , 出现长颈鹿的镜头时 , 常常的脖子奔跑起来总感觉有些笨拙 , 看着都替长颈鹿感觉累 , 然后就会好奇为什么它脖子要长那么长?
长颈鹿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 , 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长着豹纹的骆驼 。 它们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 。 站立时由头至脚可达6-8米 , 体重约700千克 , 刚出生的幼仔就有1.5米高 。
长颈鹿是哺乳动物中脖子长、腿长、舌长三项冠军 。
和修勾的对比
有趣的是 , 虽然长颈鹿的脖子很长 , 但它的颈椎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 , 只有七块 , 而且每块都很长 。
长颈鹿的脖子虽然长 , 但是在进食、打斗、睡眠时都会有低头的动作 , 由于脖子太长 , 长颈鹿睡觉时常常将脑袋靠在树枝上 , 以免脖子过于疲劳 。
雄性长颈鹿比较“好战” , 实际上它们战斗更多是用到脖子上的力量 , 它们并不是单纯地用头部去撞击对方 , 它是通过将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头部和颈部 , 准备好之后 , 再大力地将脖子甩出去 。
长颈鹿打架不会脑震荡
那为什么长颈鹿的颈椎会变得这么长呢?这一问题在历史上引起了许多著名生物学家的兴趣 , 并引发了长久的争论 。
18世纪法国一位著名的博物学家拉马克表示 , 长颈鹿祖先所在的地区 , 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成干旱地带 。
为了生存 , 长颈鹿必须吃高大树上的叶子来充饥 , 为了能够吃到树上的叶子 , 它必须努力伸长脖子 。
由于经常使用的器官越来越发达 , 不使用的器官就会退化 , 而获得的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 所以一代又一代地变化 , 几千代 , 颈部逐渐变长 。
(就像现在网络上经常传的一个玩笑 , 人类拿手机娱乐时的小拇指是弯曲的 , 等到几千代之后 , 人类的手就变进化成“手机支架” , 你可以看看小拇指的中间那一节是否有一点点弯曲)
当然手指变化只是网友们的玩笑不能当真
19世纪 , 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也研究了长颈鹿 , 他不同意拉马克的说法 , 而是用自然选择理论来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 。
原始时代的长颈鹿 , 由于个体不同 , 它们的脖子有长有短 , 在气候干燥、地面的草枯萎、灌木死亡的自然条件下 , 脖子长的长颈鹿可以吃到高树上的叶子 , 而脖子短的长颈鹿在生存竞争中 , 失去了优势慢慢淘汰灭亡 , 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长颈鹿 。
1889年 , 华莱士、赫胥黎、海克尔等著名生物学家反驳了达尔文并称达尔文学说为“达尔文主义” 。
他们一致认为 , 自然选择才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动机 , 其主要内容是变异与遗传、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 。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 , 在生存竞争中有利于生存的变异就会被保存下来 , 有害的变异会被淘汰 。
有利的变异在物种内处于长期积累 , 导致性状差异 , 最终形成新物种 , 生物通过自然选择逐渐进化 。
遗传学的发展至今 , 人们对达尔文所说的个体间变异传袭子孙的看法产生了怀疑 。
德国的魏司曼和其他专家认为 , 生物遗传的本质是不变的 , 在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 , 个体变异和获得性特征是不会遗传的 。
1901年 , 荷兰的一位科学家符里斯发现了突然变异 , 这又给达尔文的学说带来了另一种观点 。
很多学者认为 , 达尔文学派提出的通过优胜劣汰 , 适者生存进行的自然选择 , 只存在于突然变异的个体间 , 对因为环境差异而引起的细微个体变异是毫无作用的 。
这种生物进化理论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 。
新达尔文主义者对长颈鹿脖子长也有自己的观点 , 他们的观点是 , 由于各种突然变异 , 原始的长颈鹿里出现了长短不一的脖子 , 其中颈长的长颈鹿在生存竞争中有利于食物摄入 , 经过自然选择发展成为今天的长颈鹿 。
推荐阅读
- 科学家或已破解灯塔水母永生之谜
- 地球上的黄金从何而来?若把地球黄金开采出来,人均可分550万吨
- 女航天员返地后就无法生育了吗?太空环境对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 在理论物理方面,有关量子力学的基础学科有哪些?
- 对于“非实用性”的生命科学,该如何进行科普?
- 如果人类大脑开发100%,到底会发生什么?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 宇宙是无限大的吗?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吗?事实或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 人类产生了一个“氧化场”,它改变了我们周围的空气化学成分
- 数千年前,地球可能曾发生过核战争,科学家发现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