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西沙群岛出现一群“野牛”,来历一直不明

【|海南西沙群岛出现一群“野牛”,来历一直不明】|海南西沙群岛出现一群“野牛”,来历一直不明

文章图片

|海南西沙群岛出现一群“野牛”,来历一直不明

文章图片

|海南西沙群岛出现一群“野牛”,来历一直不明

西沙群岛向来被誉为鸟的天堂 , 这里栖息着40余种海鸟、1500多种海洋鱼类 。 有人说 , 西沙群岛是天女在南海撒下的一串珍珠 , 东岛便是镶嵌在珠链中的一颗翡翠 。 岛上有很多原始丛林 , 林中除了红脚鲣鸟与军舰鸟以外 , 还有野牛出没 , 这在中国岛屿上是很少见的 。

穿过岛上的茂密的麻枫桐树 , 就有一群大小不等的野牛在树林间走动 。 说也奇怪 , 它们并不怕人 , 成群的野牛在海边悠闲散步 , 海风吹起野牛的毛发 , 泛起一道道黄色的波纹 。 而在岛的东面 , 另外一群野性较大 , 比较怕人 , 稍微有一点动静便迅速奔跑远去 , 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

01来源:野牛来历之谜
一个孤零零的小岛上 , 100-300千克的大型哺乳动物 , 能独立演化出来吗?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 更何况东岛是一个很年轻的火山岛 , 据记载 , 上万年来已经浮沉至少3次 。 那么 , 在这茫茫大海之中的小岛上 , 这群 野牛到底从何而来?
其一 , 当地流传下来的传说 。 公元前2世纪 , 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到西沙 , 就从广东运来的黄牛就放牧在西沙群岛上 , 只有东岛的牛活了下来 。
其二 , 说是郑和养的牛 。 当年 , 郑和下西洋途经西沙群岛时 , 在东岛上放养了一些牛 。 这种说法更加没有历史根据 。
其三 , 李准放的牛羊 。 1907年 , 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带队分乘军舰前往西沙查勘岛屿 , 带去不少牛羊在岛上放养 。
其四 , 作为运粪工具存在 。 上个世纪40年代 , 一些海南渔民乘机帆船进驻西沙群岛的部分岛屿 , 并在东岛成立“鸟粪挖掘组” 。 渔民从海南岛带来黄牛作为岛上运输工具 。
其五 , 为了改善伙食带上岛的 。 上个世纪50年代初西沙驻军时在东岛发现了一些野牛 , 但个个病恹恹的样子 , 发现这里能养活牛 , 于是从海南岛运来了一些壮硕的黄牛 , 养大用来改善伙食 。
其六 , 牛是渔民带上岛饲养的 。 上个世纪60年代 , 海南岛琼海县潭门镇的渔民带上永兴岛 , 再由永兴岛转运到东岛饲养 。
关于岛上野牛的来历 , 总结起来有6种不同的说法 , 众说纷纭 , 各有各的的理由 。 第一个说法也就把它当作故事来听听算了 , 当年马援南征也是岭南周边 , 历史上没有到西沙的记录 。 郑和下西洋是经过西沙 , 但是它没有理由在东岛放养一些牛 。 第三种说法比较牵强 , 李准去视察岛屿 , 要带一群牛羊去干吗?
第四与第五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 尽管第六种说法有一定的可信度 , 但是渔民带上岛屿养牛 , 为何养大了不杀了拉回去卖牛肉呢 , 还留了这么多在岛上?

02解密:牛粪给出了答案
大家知道 , 一般的小岛上很少有淡水 。 野牛要想在岛上活下来 , 至少要有一个水塘 , 里面要有淡水 。 东岛上正好有一个水深1-2米的大水塘 , 距海岸线100来米 , 是野牛赖以生存的水源 。 即使到了冬季 , 水部都有20-30厘米的积水 。
野牛喜欢在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来到水塘边饮水 , 水塘周围散落的牛粪见证了它们的活动范围 。 正是这些牛粪 , 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立广教授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材料 , 从而揭示出这些野牛的来源 。
孙教授从水塘里采集的沉积柱 , 得出来大量的科学数据证明:水塘的淤泥有三段式沉积特征 , 最下面的 , 距沉积层顶部96厘米以下是白色的海洋珊瑚砂沉积;距沉积层顶部96-25厘米 , 是褐色含海鸟粪土的珊瑚砂沉积;顶部25厘米 , 是黑色含大量牛粪、海鸟粪的珊瑚砂沉积 。
毫无疑问 , 距沉积层顶部25厘米处的珊瑚砂沉积 , 所代表的时间正是野牛登岛的时间 。 孙教授团队这里保存的种子进行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 , 测得的年龄是距今310-390年 。 孙教授根据这些数据推测 , 野牛登岛的时间大约在1619-1709年之间 。
孙教授又在东岛北侧中部的丛林中发现了一个高约120厘米的鸟粪堆 , 经过仔细研究 , 得知这捕食天然形成的 , 而是人工堆积起来的鸟粪堆 。 在粪堆底部 , 科研人员发现了几根木炭和一些灰烬 , 显然是堆鸟粪之前留下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