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普法:两人相约自杀,一人死亡,反悔男子是否涉嫌故意杀人?】

文章图片

在人身犯罪中 , 故意杀人罪可以说是最严重的一种犯罪 , 因此法律对其给予了严厉的制裁 , 如果一旦触犯故意杀人罪 , 轻则徒刑 , 最重可以达到死刑 。 关于故意杀人罪 , 一些细节不得不了解 。 普法:两人相约自杀 , 一人死亡 , 反悔男子是否涉嫌故意杀人?
法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 , 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 ,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单看这一条文 , 或许无法全面理解故意杀人罪的含义 。
我们首先从四要件来说 , 故意杀人罪的客体是人的生命权 。 有一点疑问是 , 此处的生命权指的是谁的生命?杀害他人当然构成故意杀人罪 , 那么自杀呢?通说认为 , 我们的生命权由我们自己来掌握 。 尽管法律不鼓励、不提倡自杀行为 , 但也不绝对禁止 。
那么 , 由结束自己的生命来延伸 , “相约自杀”是否有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呢?比如 , 甲和乙是一对情侣 , 因感情受挫 , 相约一起殉情自杀 。 二人共同准备了绳索 , 甲因为害怕而选择让乙用绳索勒死自己 , 随后乙再上吊 。 然而当乙“帮助”甲自杀后 , 却因为惧怕死亡 , 最终没有如约一起殉情 。
在这起案件中 , 乙如果也自杀 , 那么就不会产生刑事责任方面的问题 , 因为死者是不可被追责的 。 然而 , 事实上乙杀害甲的主观意图和客观事实都是存在的 , 尽管他的行为得到了被害人承诺 , 但是被害人承诺并不是故意杀人罪免责的条件 。 因此乙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 至于量刑方面 , 如果他确实存在情节较轻、恶意不深 , 那么有可能会被酌定从轻量刑 。
故意杀人罪的客观方面是 , 行为人剥夺他人的生命;主观方面是故意心态 , 无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都可以 , 并且需要存在剥夺他人生命的意图 。 在这里故意杀人罪很容易与故意伤害罪混淆 , 因为故意伤害罪有一加重情节是导致他人死亡 。
判断是否为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 ,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分析行为人在作案时的心理 。 心理可以通过行为人事后的供述、其他人的供述和证词以及各种证据来辅助判断 , 一定不能仅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断定其心理 。
比如 , 大部分杀人犯在被捕后 , 为了减轻自己的责罚 , 可能会撒谎称自己没有杀人意图 。 这时 , 办案人员一般会结合具体案情来分析 。 就拿最典型的表现来分析 , 如果一个人拿着斧头对着另一个人的要害部位砍 , 很明显这个人持有的就是故意杀人的意图 。 如果一个人用刀捅刺另一个人的肢体 , 那么有可能就属于故意伤害的心态 , 毕竟从普通人的想法来看 , 捅刺肢体大概率不会造成死亡结果 。
最后 , 故意杀人罪的主体虽然是一般主体 , 但是在法律中也有特殊规定——责任年龄的限制 。 普通罪名的责任年龄是十六周岁 , 但是故意杀人罪作为一种严重的人身犯罪 , 其责任年龄也较低 。
《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 , 应当负刑事责任 。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 , 应当负刑事责任 。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 ,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 ,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 , 情节恶劣 , 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 , 应当负刑事责任 。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 , 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 , 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
从法条中我们就能看出来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年龄 , 最低可至12周岁 。 12-14周岁的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既遂 , 情节非常恶劣;14-18周岁犯故意杀人罪——这两个年龄档位需要负刑事责任 , 但是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
推荐阅读
- 居民被高空坠狗砸中身亡!
- 明知自己艾滋病还与他人发生性关系,可否定故意杀人罪?
- 2004年,河北邯郸一起荒唐畸恋引发的伦理悲剧
- 上游17家能源企业涉嫌虚开被移送,下游企业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 案例:成都一男子爱上26岁“白富美”,意外发现对方41岁引发血案
- 2017年成都一起美艳少妇与陌生小伙合租引发的荒唐血案
- 安徽亳州:蒙城县男子杀害妻儿被复核死刑!其犯罪情节可谓极其恶劣
- 黑龙江双鸭山:60后男子被依法复核死刑!曾持枪致4人死亡1人受伤
- 湖南衡阳:男子在衡南县杀害同事被复核死刑,其犯罪手段特别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