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气候观察,五日分段模型的实际意义


白露气候观察,五日分段模型的实际意义


文章图片


白露气候观察,五日分段模型的实际意义


文章图片


白露气候观察,五日分段模型的实际意义


文章图片


白露气候观察,五日分段模型的实际意义


文章图片


白露气候观察,五日分段模型的实际意义


导言:节气的交点 , 节气的起点 , 对往后的气候 , 疾病特征 , 尤其是传染性的病候特征 , 相关性是很强的 , 进而还会影响社会经济等人类宏观群体行为 。
这种相关性 , 从中国古代开始 , 一直都有人研究 , 方法和数理工具各有不同 。
但是 , 其相关性是不能忽略的 , 或者说这么好的观察工具和参照物 , 为什么不用起来呢?
忽略了这个强大的参照体现 , 很多人类宏观行为的研究将事倍功半 , 吃力不讨好 。
当然 , 节气气候和人类宏观活动 , 以及疾病气候学的相关性研究 , 会看起来像“封建色彩” , 而其本质是科学的 , 是非常好用的观察参照体系 。

气候观察:白露交前后气候观察 , 深圳全区气候多变 , 不匀称 。
打雷不下雨 , 雨不大 , 9月8日 , 梅林关出现短暂降冰雹的情形 。
考虑到城市气候的特征 , 人类行为会比非城市地区对气候的干扰(人类群体行为反向影响环境气候)较大 。
但是 , 人类还没有强大到主导大自然的气候 , 成为主要因素 , 而仅仅是干扰而已 。
这些干扰要素 , 造成一些复杂的表象 , 透过这些表象 , 可以拨开迷雾 , 还原大自然的本原运动规律 , 透过现象看本质 。

从今年的暑季以来 , 甚至更早时候 , 地表的气温呈现出较大的不均匀特征 。
高温气候的不均匀 。
这次白露气候 , 在深圳 , 乃至珠三角华南地区的不匀称体现 , 都是比较明显的 。
我们通俗化的讲解这个问题 , 就是“雨露均沾”不到位 , 不全面 。
同时 , 注意到7日和8日 , 按照天气预测的下雨 天气 , 并没有畅快的来临 。
本文写于9月9日中午 , 深圳可谓是阳光不是很透亮 , 天空有些灰蒙蒙 。



上图:全国降水量预报图(9月8日08时-9日08时)图源:中国天气网
注意到9月9日 , 新的台风已经形成 , 根据中国天气网讯息: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9日凌晨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 其05时中心位于日本冲绳县那霸市南偏东方向约960公里的洋面上 ,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 , 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 , 七级风圈半径120-380公里 。



上图:台风“梅花”未来120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 , 中国天气网 。
台风和下雨气候 , 对传染病的传播 , 影响是最直接的 , 所以不能忽略这些天气 。
前面的10号台风“马鞍”和11号台风“轩岚诺” , 对深圳疫情的波动影响是非常直接的 。
当所有社会力量在盯住疫情本身的时候 , 需要有一些更加多样化的观察 。
也许是无用功 , 也许过段时间回头看 , 就是真理 。
就像祖冲之仰望太空一样 。

回归现实关联气候的不匀称 , 会影响到一个城市各区发展的不均匀 。
说经济环境 , 估计大家会联系到地理位置 , 而会忽略气候影响 。
其实 , 地理位置就是气候环境 , 这个联系是肯定的 , 不过展开起来 , 也是会长篇大论的 。
我们还是把气候和疾病联系起来 。
比如 , 9月8日的梅林(福田)下冰雹 , 就考虑的该区域的寒气凝结过度的问题 , 进而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
9月8日 , 是一个甲子日 , 这一天将有新的格局 , 这是本文的时间分段的分类方法 。

数学工具与大数据思维现在全国统计病例 , 都采用一日一统计的方法 。
考虑到感染和呈现症状的潜伏期 , 以及监测速度问题 , 其实昨天统计的病例 , 是更早1-3日染病的 , 就算是深圳速度 , 也是至少在更早1-2日感染病毒的 。
所以 , 统计数据是有滞后的实际特征 。
但是 , 一旦涉及宏观数据 , 就是大数据体现 。
可以抽取极值 , 奇点 , 交点 , 方差 , 等数学工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