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生活在自然状态中的人类 , 彼此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 , 没有沟通、没有交集 , 更不存在私有观念 。
他们像其他动物一样 , 满足所有自然给予的馈赠 , 却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
自然支配着动物 , 因此动物无法违背自然法则 , 只能通过本能取舍;而人类在自然中 , 可以自主进行选择 , 甚至有能力对抗自然法则 。
卢梭笔下的自然人 , 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 , 自然人是纯粹且孤独的 。
他们的脑海中 , 没有人与人关系的这一概念 , 他们既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 也不会主动的去帮助别人 。
他们强壮而敏捷的身体 , 是它们唯一的工具;他们是感性的 , 因此他们只能体会到 , 自然冲动产生的欲望 , 只依赖并满足于自然的馈赠 , 服从于自己的本能 。
【人类的发展不是进步,而是逐步失去自由?卢梭何出此言?】第二 , 自然人没有所谓的道德观念 。
自然状态下的人是自由、平等、孤独的 , 人类出于自我保护目的的、本能的自爱之心 , 以及约束着个体之间 , 避免互相伤害的怜悯之心 。
在卢梭的逻辑设定中 , 无论是自爱或是怜悯 , 它们都是一种无所谓善恶的天然情感 , 是与身俱来的 。
事实上 , 凡是单纯的善恶之说 , 都包含有社会价值观的评判 , 而最终的结果 , 难免会陷入逻辑的悖论中 。
但卢梭所说的自爱和怜悯则不然 , 它们并不由是非善恶所驱动 , 因此不能对其做道德价值判断 。
总而言之 , 正是因为自然人的个体之间 , 并不存在形式上的共同义务 , 他们彼此相互独立 , 因而有效地规避了文明社会中 , 因交互关系而产生的各种纠葛 。
他们是完全自由的 , 只不过这种自由 , 是相对低等的自由 。
卢梭对于这种状态的构想 , 并不是要人们退回森林去过原始生活 , 而是为了证明 , 自由是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的 。
但卢梭独身走进森林 , 去感受野蛮人的生活状态 , 以及试图还原的自然状态 , 都是非科学的 , 其结果并不符合历史真相 。
自然状态下的人是自由、平等和幸福地生活着 , 他们只顾当下 , 不为尚未到来的明天而感到忧虑 , 一切都是美好的 。
然而 ,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自然人 , 走出了这样一座伊甸园呢?
在卢梭看来 , 自然人所担心的首要问题 , 就是自我保存 , 他们本能的满足 , 并使用大自然给予的馈赠 , 彼此独立且相安无事 。
但是灾难总是不期而至 , 大自然在给予人类物质馈赠的同时 , 也在用物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 人类不得不联合起来以提高生存的可能性 。
随着不断的自我完善 , 人类逐渐掌握了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技能 。
在这个过程中 , 人们开始交流 , 彼此建立关系 。
与此同时 , 郁郁葱葱的森林 , 逐渐被改造为人类耕作的田地 , 而人们的堕落与磨难便 , 也随着农作物的生长而生根发芽 , 最终导致人类 , 逐步失去自然状态下的自由 。
推荐阅读
- 轿车进入主道恰遇装满长竹子的货车急刹车
- 真是无法忍受,一楼业主竟然被楼上泼粪水一年多!
- 打算卖车的注意了,一年内卖车不能超过两辆,将于年底实施!
- 这构成强奸罪吗?男子偷拍女邻居洗澡,威胁她发生关系,但被拒绝
- 香港豪门秘事:因“艳照门”不惜1亿港元悬赏照片,儿子曾遭遇绑架
- 妻子在丈夫车上私装定位器,法院认定侵犯丈夫的隐私权,被判赔偿
- 经典案例:上海一桩女大学生私密照泄露引发的荒唐伦理闹剧
- 宽严相济,俯首认罪——刑事案件自首的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