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三白,江南人难以抵挡的口腹诱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本文转自:三联美食
『天朗风清的日子 , 吸引着人们纷纷来到太湖之滨的东西山 , 寻鲜觅食 , 体味苏式慢生活 。 』
作者/ 清风吴语
秋风起 , 暑热褪 , 凉意渐浓的江南 , 正是出行的好时候 。 天朗风清的日子 , 吸引着人们纷纷来到太湖之滨的东西山 , 寻鲜觅食 , 体味苏式慢生活 。
东西山本来是指位于苏城郊外被太湖环绕的东西洞庭山 , 现在则专指的是包括这两座山的东西小岛旅游区 。 岛上不仅依山临水 , 风景俱佳 , 而且人文古迹众多 。 更重要的是 , 每年这个时候 , 也是吃“太湖三白”的好时节 。 光这一点 , 就是无论俗人雅客都难以抵挡的口腹诱惑啊 。
这里所说的“三白” , 可不是大文豪苏东坡向友人“夸耀”好吃的“三白” , 只是普通的白盐、白米饭、白萝卜而已;而是指出产于太湖水域的“三宝”湖鲜 , 即白鱼、白虾和银鱼 。 严格来说 , 这三种水产并不是太湖特有的 。 但太湖地处江浙内陆 , 作为风调雨顺的长三角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 水清浪平而水草丰盛 。 有了好水丰食 , 自然养育出来的鱼虾肉质细嫩、滋味鲜美 , 早就名声在外了 。
图 / 摄图网
据太史公的《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 , 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光 , 为了争夺王位 , 就安排勇士专诸入太湖学习炙鱼技术三个月 , 然后宴请吴王僚 。 席中 , 让厨师身份的专诸献上美味烤鱼 , 近身吴王之后 , 从鱼腹中抽出藏在其中的鱼肠剑(短小锋利的匕首) , 将其刺死 。 从而取而代之 , 成为吴王阖闾 , 开启了姑苏古城的建设 。
在民间 , 白鱼很早就被誉为“太湖第一鱼” 。 白鱼身披银白细鳞 , 形体修长秀美 , 头尾皆向上翘起;其肉质细嫩 , 鳞下脂肪较多 , 是太湖名贵鱼种 。 南宋《吴郡志》中记有“白鱼出太湖者胜 , 民得采之 , 隋时入贡洛阳” , 可见白鱼当时已经被当作贡品 , 进献朝廷了 。
而“太湖白虾甲天下 , 熟时色仍洁白 。 ”不同于普通的虾子做熟后会变成红色 , 通体透明的太湖白虾 , 模样秀气 , 又名“秀丽白虾”“太湖白米虾” 。 即便是烧熟后 , 体色依然莹白如玉 , 或者稍带一点淡粉色 。 其壳薄肉嫩 , 口感比一般青虾细嫩得多 。 故而以前常常被用来生腌活呛 , 做成“醉虾” 。 当被吃到嘴里时 , 还会活蹦乱跳的 , 甚至在餐桌上上演一出“逃命追逐”大戏 , 成为席间活跃气氛的逗趣儿 。
这样的活物美食 , 会让胆小的人惊叫连连 , 迟迟不敢下嘴;而喜欢吃的人则为了这样一口“鲜物”的软滑鲜美 , 哪怕是明知有寄生虫的风险 , 也喜爱得不行 。 不过如今 , 为了健康起见 , 白虾一般都已经多为熟食 。
至于身体细长、形如玉簪的太湖银鱼 , 出水即死 , 体色很快由透明变成银白色 , 除了两粒黑芝麻一样的小眼睛之外 。 银鱼头小而尖 , 通体无鳞无骨刺 , 故不需去鳃除内脏 。 其肉质柔软而不腥 , 细嫩得可堪比蒸蛋 。
故而居住在东西山的当地乡民 , 随便将“三白”以简单的白灼、蒸煮就能成就美味;再搭配上自家菜园里时令的新鲜蔬菜 , 就成了远近无数食客游人追捧的太湖农家菜了 。 而对于长三角周边的土著居民来说 , 每年春秋两季 , 尤其是金秋时节 , 倘若不来太湖边寻鲜觅食几趟 , 则实在为人生一大憾事矣--恐怕一整年都要心心念念地记挂不止了 。
于是 , 自苏城驱车出西南郊 , 仅一个多小时 , 就来到了太湖边 , 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 。 来不及感叹太湖大桥的雄伟气派 , 光是山如青黛、水似柔波的水天一色的辽阔湖景 , 就令人心旷神怡起来 , 继而沉浸其中 , 不由得生出“此中有真意 , 欲辨已忘言”的松弛和愉悦 。
上岛之后 , 一路上都是各种各色车辆和游人 。 知名的农家饭庄外面早就排成了长龙—光看这排队的长短 , 即便是不提前做过攻略 , 也能大概知晓这家农庄的饭菜口碑了 。 老板一家老小分工明确 , 从前台、服务、管账到厨房掌勺的 , 全家人一齐上阵 。 农家提供的菜品也贴心实在 , 除了固有的招牌菜太湖三白 , 还会推荐不同口味 。
推荐阅读
- 露营|苏州太湖三山岛露营攻略
- 老虎滩海洋公园|中国太湖,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一直是谜?
- 骑行|植里古村→明月湾古村→石公山,骑行苏州太湖,感受人间美好
- 苏州太湖|“换装”张家界:风光处处照眼新
- 雅安|洞庭山,鼋头渚,太湖之滨的两座城,哪座水乡风光更迷人
- 广西|江苏这个景区,是太湖水源起源地,还被誉为是“华东第一竹海”
- 毕节|苏州避暑胜地,藏于太湖的亿年地下溶洞,洞内清淤挖出很多宝贝
- 澳门|文旅惠报丨太湖旅游2022年半年度净利58.37万元
- 码头|城市记忆丨苏州姑苏:大柳枝巷,讲述江南人家的前世今生
- 乌鲁木齐|苏州太湖,恍若误入宫崎骏的漫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