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系统的效率提升


交易系统的效率提升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曾提到过剔除废单这一理念 , 此文做补充 。
作为一个成熟高效的系统 , 其内部个个环节应当分工明确 , 又互为前置条件 ,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 因为现实博弈都存在资源有限的问题 , 任何多余的动作都会导致不必要消耗 , 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
从这一角度出发重新看待交易系统内各环节 , 什么是交易周期?什么是止损止盈?什么是资金管理?
——————————
什么是交易周期?
我不能把它单独拿出来讨论 , 包括止损止盈和风控也不能单独拿出来讨论 。
交易周期的前置必须是 , 且只能是展现交易逻辑所需的时间 。
否则呢?以秒分时日周月来划分?还是以季度来划分?还是以个人心理承受能力来划分?
普通时间单位是我们对于自然现象观察后得到的划分 , 显然不是对于市场交易活动的划分 。
它更不可能是交易逻辑的时间单位 。 不同的交易逻辑需要不同的时间单位 , 同样的交易逻辑在不同的市场也不可能拥有同样的时间单位 。
交易逻辑在市场中酝酿、被验证、发散直至扭转 , 是执行观望 , 入场 , 持有 , 止盈的客观前置条件 , 交易逻辑在市场中持续多少时间 , 持仓就多少时间 。 然后这一系列动作构成交易者的交易周期 。 逻辑出现消失的频率则决定入出场频率 。
并考虑到交易逻辑与核心优势的匹配 , 因而每个成熟交易者的交易周期都是特殊的 , 难以具体描述更不具有参照性 。
价值投资不是买入并持有 , 如果价值下一秒就被毁灭甚至从来没有过 , 那么下一秒就要把它抛个精光 。
这是剔除废单的第一步 , 也是效果最显著的一步 。
————————————
什么是止损止盈?
止损止盈的前置是 , 且只能是入场时的交易逻辑已经不存在当前市场 。
我要特别指出一点 , 止损止盈不应当因为其他的理由而执行(资管要求除外) , 许多人将止损止盈与风险控制相提并论 。
在许多极端情况下(并且这些情况也往往能够造成巨大风险) , 止损止盈根本无法被执行 。 如果将止损止盈作为一种主要风控手段 , 那么它的效果是及其有限 , 且脆弱的 。
而资金管理所能覆盖的情况要比单纯出场更多 , 也更及时 。
特别是在国内具有涨跌停板制度的情况下 , 仓位所承受的风险度是可以被精确算出的 。
因而 , 执行止损止盈的前置条件它应该是针对入场交易逻辑已经不存在当前市场这一情况 。 除此之外 , 止损止盈就是一种多余的消耗 , 其本身就是错误的 。
如果因为市场波动进而导致出场 , 那么应该从资金管理及心理预期方面入手 。

关于这一点夏宇及临塘而渔都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详细探讨过 。
执行出场这一操作的理由应当是单一的 , 纯粹的 , 不参杂任何其他理由的 。

——————————
什么是资金管理?
交易逻辑在市场中的发酵需要时间 , 在这期间需要用有限的资金去承受市场的来回波动 。
资金管理的前置应当是交易者的交易周期及市场波动性 。 (资金无限或及其有限除外)
唯有资金管理可以作为主要风控手段之一 , 锁定了投入的资金就是在所有情况下都相对的锁定了风险 。
必须要加以区分的是 , 加仓及减仓不应该属于资金管理 , 而是要划入出入场的前置条件 , 既交易逻辑不断被市场验证及逐渐从市场中消失 。
当然 , 资金管理在分配时肯定要考虑到加减仓所占的部分 , 但这一部分在有些情况下是可有可无的 。
而交易周期及市场波动性是必须且主要考虑的部分 。
【交易系统的效率提升】得以区分两者之间主次要性就能更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

    推荐阅读